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2日 星期五

    生根的,才是绿色

    作者:郑艳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2日 02版)

        【光明论坛】

     

        与自然相处,不仅仅与知识和法律相关,更是一个道德问题。只有真正从内心产生应有的修为,才是最为理想的目标。生根的,才是绿色;入心的,才成正道。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最为和谐的相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与环境对话中获得的最为直接的道理。之于绿色生活,我们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历代名士都曾身先士卒地成为“环保先锋”:陶渊明平生最爱植柳,自号“五柳先生”;王维酷爱竹韵,晚年隐居时在房屋周围遍栽竹子;白居易、柳宗元任地方官员时都曾带领百姓一起养花种树。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杜甫。根据《云仙杂记》记载,杜甫安史之乱后在成都的生活不算拮据,至少伙食不错,他每天“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填饱肚子。有趣的是,杜甫去市场买鱼,一般都是从茅屋上揪一根草,到时直接往鱼鳃上一穿,拎着就走,既轻便又环保。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如今,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政府制定了整治和恢复的规划,对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工业项目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控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但城镇化也是国家发展不可能逾越的阶段。回顾英、法、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难发现生态严重破坏、资源过度利用、文化遗产遭受重创等问题。然而,并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停下脚步。人与自然,万物共生,每个个体承担着保护环境的巨大责任与义务。当有人惴惴不安于污染将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时,也有人尖锐地指出,事实上污染毁灭的并不只是地球,更是人类自己。庆幸的是,人们并没有忘记曾经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历史,也没有逃避现实与自然唇亡齿寒的关系。我们尊重自然,我们也爱惜自己,我们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与自然相处,不仅仅与知识和法律相关,更是一个道德问题。很多时候,强制的条条框框确实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然而,只有真正从内心产生应有的修为,才是最为理想的目标。生根的,才是绿色;入心的,才成正道。

     

        (作者:郑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