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湖南浏阳:

    全民参与实现“三个美起来”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1日 03版)

        【多彩神州·生态故事】

     

        只要天气允许,到家门口的书法广场练练字、活动活动筋骨,就成了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坪头村74岁村民李欣辉生活的必修课。他自豪地说:“美丽乡村建设,使我们村里变得越来越像公园了。有山、有水、空气好,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色。”

     

        2016年3月,浏阳在湖南率先启动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创建。如今,100多个美丽乡村和300个示范幸福屋场在5007平方公里的浏阳大地铺展开来,实现了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

     

        “屋场建设施工工地上,每天都有村干部和理事会轮流义务值班,河背社区60多岁的邓序乐、邓松鹤冒雨栽树,全身湿透没有半句怨言。中洲村的罗洪南为屋场建设奔波劳累,还主动提出将自家150多平方米的7间房子捐给村上打造文化特色小屋。”回忆起镇上美丽乡村建设的场景,沙市镇干部谢祥华激动不已。“政府推动”“示范带动”“社会齐动”“共建共享”“保护原有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浏阳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理念,引领全民参与。

     

        在去往淳口镇向坪村的道路两侧,全线实现了绿化美化。弯度较大的地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了许多“微景观”,有从河里打捞的石头,有用山上竹子和木材制成的竹木篱笆;村牌、道路指示牌和宣传牌一律用木头制成。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自发捐资、自愿投劳、自主建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社会力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2016年浏阳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16.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13.4亿元,占比达82%以上。

     

        永安镇坪头村华山屋场,干净整洁的村组道路,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随处可见亭台楼榭花园,构成了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元素”。浏阳把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农村工作、城乡一体化工作、全域旅游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统筹起来,逐步推动美丽乡村全域覆盖,使最美河流、最美公路、最美村落等各具特色、各显其美。

     

        古港镇松山屋场,从春天到秋天,千亩油菜花海绚烂无比,彩色稻田气势宏大,稻草艺术惟妙惟肖,潺潺的溪水、整洁的民居,构成了古港镇梅田湖村松山屋场的美丽画面。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美丽屋场建设的有效融合,成为浏阳乡村旅游的重要景区,吸引了旺盛人气,日最高游客达7000人,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创业创收,吸引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就业创业。沿溪镇沙龙村的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并采摘,已经变成沿溪镇旅游观光的一处新景点。部分村民还联合创立了“e果蔬移动互联网商城”,打造集宣传、销售、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农村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实现较快增长。

     

        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浏阳注重保持地方特色、保留历史文脉、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浏阳的红色文化、花炮文化、蒸菜文化、“孝”文化、“和”文化等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充分展示美丽乡村和幸福屋场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亮点。

     

        浏阳还引导各村兴建农民课堂、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以“淳风美德润浏阳”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等,精心举办“广场月月乐”“节日家家欢”等特色文化活动,使群众更好享受到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促进积极向上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本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