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而言,孩子不见了,是最让人焦急、恐惧的事情;对家庭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痛”。如果运气好的话,一场虚惊之后,孩子找到了。但也有很多孩子,或者遇到了拐卖儿童的人贩子,或者受到了意外伤害,最终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
一旦发现孩子走失,家长该怎么做?如何把握儿童失踪后的“关键24小时”?怎样织密儿童保护网络,形成防止儿童走失的社会合力?在5月25日“国际儿童失踪日”到来之际,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时刻警惕:走失每天都在发生
5月9日,警方在福建省莆田市华亭镇木兰溪西许村段的岸边,找到了11岁失踪男孩的尸体,系溺水身亡;5月10日,湖北省宜昌市6岁女孩在马路上迷路走失,所幸被找到……
据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也称“团圆”系统)提供的数据,2016年5月15日至2017年5月15日,该平台共发布1317名儿童失踪信息,找回1274名,找回率96.74%。未找回的43人,还在继续寻找中。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儿童走失事件发生。
根据“团圆”系统数据显示,儿童失踪原因主要有被拐卖、离家出走、迷路走失、意外身亡、到同学家玩耍未告知家长等。
根据警方统计,5岁到10岁的孩子,由于自主活动能力较强,反而更容易走失。“孩子懂事后,自主能力更强了,对社会也充满好奇,探索欲望强烈,安全问题往往也接踵而至。”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指出,除了平时对孩子多一些呵护和教育外,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要等到孩子丢了才后悔。
争分夺秒:把握搜救“关键24小时”
近年来,从民间到官方探索出了不少“寻找失踪儿童”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比如“宝贝回家”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网站、“微博打拐”等。公安机关实行了拐卖儿童“一长三包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打拐DNA信息比对和来历不明儿童摸排等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拐卖儿童违法犯罪活动。
专家指出,要织密儿童保护网络,关键要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走失儿童进行有效搜救。今年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广启用公共场所防止儿童走失系统的提案,建议在商场、大型超市、景区、游乐场、车站码头等儿童走失高发场所推广启用公共场所防止儿童走失系统。“如果能在发现儿童走失的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社会力量迅速介入,对避免儿童遇害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该提案撰稿人程路说。
2015年6月1日,国内首个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系统在南京德基广场购物中心正式启用;今年5月,以“电波侠”形象冠名的防儿童走失警报系统在福建福州晋安象园辖区世欧王庄天虹商场启动。家长发现孩子走失后迅速按下呼救系统按钮,商场立即封闭所有通道出口,通过广播、员工微信群、商场内视频传媒等发布信息,动员员工及顾客进行十分钟内的地毯式搜索。如果搜索无果,立即报警。
为争分夺秒搜救失踪儿童,2016年5月,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开发的“团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一个快速寻找失踪儿童的官方平台,对于广大群众反映的儿童失踪线索,该平台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涉案地打拐民警核查,确属失踪的,积极督促涉案地警方发布信息,尽快找回儿童。目前已有央广国家应急广播中心、腾讯新闻客户端、高德地图、支付宝等21个APP接入了该平台。
按照“团圆”系统推送原则,以儿童失踪地为中心,失踪1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失踪2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200公里范围内;失踪3小时内,定向推送到方圆300公里范围内;失踪超过3小时,定向推送到方圆500公里范围内。一年来,走失儿童找回率持续在95%以上。
防患于未然:筑牢第一道防线
怎样防止儿童走失,儿童安全专家有诸多提醒:比如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注意孩子在视线范围内;出去时给孩子穿鲜艳的衣服;尽量不带孩子到大型商店、热闹街道、大型活动场所等,以免因人多拥挤而走失等。如果孩子不慎走失,要立马报警,警察会第一时间立案。同时,也可采取广泛流传的“十人四追法”以及广播寻人等多种方式进行快速查找。
据“团圆”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找回的1274名走失儿童中,解救被拐卖儿童40名,离家出走儿童750名,迷路走失儿童192名,不幸溺亡儿童75名,其他意外身亡7名,不幸遇害儿童29名,外出到同学家玩耍的67名,因家庭纠纷、债务纠纷等原因不实举报的114名。其中,被拐卖解救人数占比为3.04%,而离家出走的失踪儿童占比是56.95%,成为最主要的儿童失踪原因。
“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责任,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通过安全教育等方式减少孩子因离家出走、迷路走失、溺水而失踪的情况。”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说。
专家指出,即使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全民都发动起来搜救走失儿童,搜救效率大大提升,也仍然要进一步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监护人是儿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护儿童安全最关键的还是要防患于未然,筑牢防止儿童走失的第一道防线。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