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

    架起语言之桥 铺就联通之路

    作者:张胜 赵凡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5日 11版)

        【“一带一路”光明谈⑥】

     

        访谈嘉宾: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语委原副主任 李宇明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 周洪波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 胜  

     

        语言是思想之舟楫、文化之桥梁。语言交流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获得理解、有效沟通、扩大交流的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架设语言之桥,铺就通向沿线国家民众心中的光明之路?本版特邀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宇明和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就此进行深入讨论。

     

    “‘一带一路’,语言铺路”

     

        主持人:如何看待语言研究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对沿线国家语言研究相对滞后。请问这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哪些障碍?

     

        李宇明:“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为“五通”,其中最重要的是民心相通。在“五通”中,语言的互通必不可少。政策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道路、贸易、资金方面,要使路修起来、货跑起来、资金流动起来,都需要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语言是表情达意最好的工具。“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语言互通是基础和前提。

     

        相反地,语言不通将使获取各种信息变得困难。如果我们对别国语言不熟悉,就很难使用该种语言发布信息。因此,语言研究看似是语言问题,实则是信息问题、合作问题。语言的沟通、高级语言人才的培养,影响着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走多快,能走多好,能走多远。

     

    把外语教育纳入“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主持人:当前关于我国“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有哪些突出亮点与亟待改进之处?

     

        李宇明:语言人才不仅要有会话能力,还要掌握相关国家的历史、地域、政治、风土人情知识。当前我国在语言人才培养上的指导性意见相对较少。对此,应有顶层设计规划;对我国语言人才进行普查,建立语言人才库;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对接与调节;通过信息化方式开展“一带一路”信息咨询与语言服务。总之,应把外语教育纳入“一带一路”宏观发展计划。

     

        周洪波:“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国家要培育各种语种人才;另一方面,要在沿线国家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激发中华文化魅力,实现中外语言合作

     

        主持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关于“一带一路”的术语研究与翻译原则等方面有何进展?

     

        周洪波:在“一带一路”的语言转换过程中,中外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外国翻译首先要准确理解中文内容,这就要求中方发挥作用,而要把我们的文化、信息等传递到海外,应使用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中外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李宇明:语言活动是个长期积累的实践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在过程中慢慢遴选,使好的东西沉淀下来。在外译过程中,最终的落脚点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外译,要贴合外国语言使用者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展现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吸引力。当我们的文化令别国向往,他们就会主动配合。

     

    发挥高校功用,汇聚世界语言资源

     

        主持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等院校有何优势和长项?应如何利用优势、发挥作用?

     

        李宇明:高校应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研究和语言工作的主力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大部分集中在高校,外语人才也主要在高校;高校的校友资源丰富,这有助于“一带一路”各项事务的推进;高校具备与世界高校合作的前提条件,国际合作研究成果丰硕;高校对语言人才的培养以及制定和实现“一带一路”语言规划责无旁贷。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关心全人类语言的保护、开发与利用。2016年7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希望更多外国留学生加入我们的学术队伍,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回到祖国后,与我们一同长期开展本地语言研究,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汇聚世界语言资源。

     

    探寻我国语言类智库建设路径

     

        主持人:我国语言智库应如何助力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

     

        李宇明:语言类智库应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重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了解掌握“一带一路”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学界和政府之间的旋转门制度,实现双向人才培养。此外,还要重视数据库建设和学科建设。

     

        周洪波:语言研究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更要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此,语言智库要从实际调研入手,特别是关注“一带一路”的语言智库,一定要对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有真正的把握,而不是借助二手资源。这就需要中外合作,进行详尽调。

     

        (张胜、赵凡整理)

        访谈视频见:

        http://theory.gmw.cn/2017-04/27/content_24318576.htm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