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强海之国士

    作者:杨树锋 李家彪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4日 16版)

        金翔龙院士是新中国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工作的领航者与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建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他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将科研工作与社会发展、国家需求紧密相连,积极推动涉及边缘海及深海大洋的国家基础研究计划和专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国大陆架划界、大洋矿产资源及海洋高新探测技术的引进开发功不可没。

     

        金翔龙很早就看到经略海洋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从大陆勘探转向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并以此作为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的建立和包括全国海洋普查在内早期的海洋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作为第一代海洋地质人,他白手起家,组建海洋地质实验室,进行地质调查人员培训,组建试验基地,在中国科学院创建起我国最早的海洋地质研究实体。

     

        在我国开始的首次大规模近海石油综合调查中,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金翔龙自制设备,自行研究海洋勘测方法,先后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并参与组建了海洋地质调查青岛与广州两基地的地质实验室,组织人员编写了海洋地质调查与分析规范,培训海洋队伍与干部,在完成海洋普查各项任务与课题的过程中把海洋地质工作推广到全国。

     

        1978年至1981年,金翔龙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组建了现代化的地球物理技术系统,筹划了“科学一号”调查船的建造,以系统工程思想设计与主持组构“科学一号”调查船上三级计算机控制管理的地球物理采集系统,并在陆上建成陆基的数据处理(计算)中心。该工程于1981年通过国家鉴定,鉴定验收组织认为“系统工程设计思想是正确的,先进的”。国外评论其“弥补了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在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等组建起现代化的海底探测与信息处理系统,成为国家海洋局承担大洋海底勘探开发和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基础环境与资源评价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撑基础。同时,他积极推动了海洋“863”项目的启动与实施。

     

        2010年至2012年,金翔龙担任评审组长,主持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评审工作,实地考察了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基本状况、海域使用、海洋产业发展等情况,组织评审完成了全国11个省市及全国的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这一区划修编工作作为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各级各类涉海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平台,对于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1985年以来,金翔龙在国家海洋局系统将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和海洋地球化学等集成为一体,建立了海底科学。同时,他积极筹建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997年,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正式被批准成立。

     

        “学科的发展依靠人才队伍的拉动。”在从事海洋工作之初,金翔龙就注重团队的合作、专业队伍的建设。多年来,他花大力气指导培养研究生,几十年来已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50余名,不断为海洋事业注入强有力的新生力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受他言传身教过的学生目前已遍布祖国海洋系统的各个领域,在国家海洋事业中正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除此之外,金翔龙还积极推动海洋界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十分关注海洋装备产业链的形成,并使之进入国际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树锋,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彪,海洋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 Marine Technology)主席,曾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联合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