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城里打工,妇女儿童老人在家留守,这是时下中国许多乡村的无奈现状。2010年以来,辽宁抚顺通过投放妇女小额贷款,带动妇女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解决了妇女老人的留守问题,而且吸引了众多男劳力从城里回村就业。
5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抚顺东南部的新宾县苇子峪镇杉松村,发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居然常年住着外地客商。在村里为外地客商提供的简易宿舍里,记者见到了来自福建宁德的陈德行。面对记者的疑问,他告诉记者:“杉松村的香菇品质好、产量大,在广东、深圳、韩国销路很好,我要不住在这儿,香菇很容易被别人抢购了。”
杉松村的香菇合作社只是抚顺5万多妇女创业的一个缩影。抚顺市妇联主席杨晓琳向记者介绍,7年来,抚顺已陆续投放28亿多元,支持5.7万名妇女在家创业。
在杉松村,菇满乡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明芳对记者讲起了她的创业过程。2005年,她从县物质系统退岗后回乡,有一次和村里的妇女们打麻将,大家谈起留守生活,既焦虑又无奈。“要不,我们联合起来做点事儿?”几番商讨,最终姐妹们选择了香菇产业。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王明芳的合作社已拥有苇子峪镇杉松下堡村和下夹河乡下房子村两个基地,拥有高标准双骨架种植大棚150个,建有240平方米保鲜冷库3处,100平方米烘干室1座,年加工香菇菌棒能力100万棒,累计创造产值800余万元。
在贷款项目运作过程中,抚顺妇联突出扶持项目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结合,逐步形成了“小额担保贷款+专业合作社+妇女创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市绿色水稻、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乡村旅游等20多个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全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清原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郁郁葱葱的龙胆草基地,记者见到了村支部书记季忠英。她告诉记者,近6年来,全村226名妇女,累计贷款1130万元,发展中药材5000多亩,90%村民从事药材生产,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3.5万元,全村年收入达20万元的不下40户。
村民张守兰和丈夫韩阳君开着拖拉机收工回来,巧遇记者,快言快语的张守兰指着丈夫和记者说:“原来日子过得紧巴,身体不好,夫妻吵架、邻里闹矛盾,还一度因为村里的事情天天到县里上访。现在好了,小额贷款让我们家日子也好起来了。”
“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妇女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农村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充分发挥,真正撑起了半边天。”杨晓琳告诉记者,几年来,小额贷款吸引了1602名外出务工妇女回乡创业,使得这些家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能够在亲人身边成长。全市农村涌现出慈母、孝女、贤妻等孝老爱亲模范7128人,县、乡、村三级“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12329户,依靠妇女小额贴息贷款致富的村镇中涌现出市级文明村镇126个,省级文明村镇8个,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