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上京剧、豫剧、乱弹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舞狮的、耍旱船的、踩高跷的争相斗艺比高低;广场舞、扇子舞、健身操乐声悠扬传四方。运动场上篮球队员们挥汗如雨竞技忙。书画室里老人、孩童学书练字其乐融融……
可不要以为这是哪个城市的“文化公园”,这只是一个普通村庄里农闲时的常见场景。“是小谢让俺们身上有了‘艺术范’,也让村子里充满了‘文化味’。”乡亲们常常打趣地说,“他叫谢天,俺们可得好好谢他呦!”
乡亲们所说的谢天是2014年省选大学生村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书法专业毕业,现任河北省临西县吕寨村第一书记。2014年10月来到村里后,他了解到吕寨是一个2700口人的大村,年轻人多数在外做生意或者打工,留下的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农闲时,大家无事可做,打牌喝酒成风,容易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急需文化的滋养。
“文化繁荣,匹夫有责,村官作为‘一介匹夫’,不光有责,且责无旁贷!”谢天开始思考,怎样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来培育、引领村民的好习惯、村里的新风尚。
他走遍了整个村,发现村里留有距今千年的龙腾古槐,遗存着县内最古老的老戏台,还得知吕寨村是个老文化村,有文化底子,啥能人都有。于是他逐户摸底,联络上的能人有说书的、舞狮的、吹唱的、耍旱船的、踩高跷的,他逐一了解详情登记成册,并组织这些“文化传人”做好传帮带。“唱戏的”有了,下一步就要着手“搭台子”。
谢天了解到县文广新体局有建村级文化广场的项目,于是抓住机会多次争取。2015年夏天,文化广场在吕寨村古槐旁落成,占地800多平方米,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村民们终于有了一个称心的文化娱乐场所。“如今大伙都远离‘麻将桌’,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来广场活动,邻村的百姓也闻名而来,共娱共乐,热闹极了!”村主任李多志高兴地说。文艺队队长崔吉海也难掩兴奋:“七八个文艺队散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小谢能把俺们组织在一起,重新捡起手艺,让传统艺术又活了起来。”
村里的妇女、手艺人都有了活动场地,那些好静的老人怎么办?放假回家、写完作业的孩子做什么?谢天跟村干部商量,成立了“吕寨村书法社”,在村支部设了一个书画室,发挥自己的书画特长,义务辅导村民练书法、画国画、学篆刻,常来活动的有本村和周边村的书法爱好者、孤寡老人,还有小学一年级至高三的学生。同时,这里还作为县书法家协会的联系点,全县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定期齐聚一堂,切磋技艺。
每逢春节,谢天还倡导村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老百姓自己动手写春联,同时举办“送春联迎万福”活动。常来学书法的贫困户张春江感慨地说:“俺都70多岁了,跟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没想到临老还能拿起毛笔,而且写得有模有样,是谢天让俺们个个有了‘艺术范’”。
去年秋天,谢天又多方争取,在村里建起一个投资50万元、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省级乡村运动场,这是全县唯一的一个。室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室外灯光篮球场灯火通明。由于交通便利,器材全新,村里人气儿越来越旺,邻村甚至县城的人都往这里聚集,俨然一个“乡村文化园”。
逢年过节,在外挣钱的人们一进村,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味”。跟以往不同,大家聚在一起不再是吃吃喝喝、打牌侃大山,而是学写一幅字、学唱一段戏、学跳一支舞,邻里和谐友好,风貌一新。
尽管这样,谢天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村里的老戏台简陋坍塌,需要筹措资金重焕光彩;千年古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立碑围栏保护;杨宏毅烈士祠具有红色教育意义,需要重修启用;白佛寺年久失修,需要重新修复……谢天盘算着将这些优势资源融合在一起,要把吕寨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文化村”。
“农村是个小天地,文化是个大舞台。”谢天下定决心扎根基层,做好乡村文化的挖掘员、先进文化的宣传员、文化活动的组织员,致力培育乡村文化新风尚,将乡村文化事业进行到底。
(作者:耿建扩 何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