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一方雅舍传文脉

    ——同济大学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0日 06版)

        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全年对师生免费开放;课程+展览+讲座+体验+研讨,让学子真切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本校学生常驻,而且外校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这就是同济大学开办四年的“闻学堂”。传统文化在这里散发馨香,滋润万千学子心灵。

     

    “五大堂”呈现传统文化魅力

     

        步入学校图书馆十楼南楼,沉静、清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木雕屏风、明式家具,古色古香、别有韵致。一排排开放式书架上,5000余册文化书籍排放有序;讲座区借鉴了传统书场和戏院的观演模式,六边形桌子和仿眀式翘头凳可灵活搬动。不过500平方米的“闻学堂”里,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精彩纷呈。“闻学堂”集传统文献借阅、展示、研讨三项功能于一体,通过展览、互动、体验并结合传统的阅读、交流、讲座等形式,以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五大堂”为体系,立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营造一个传统文化学习与美学熏陶的空间。

     

        “闻学堂”每学期平均开设6至8门精选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引进传统文化系列精品通识课程。原本是供本科生选修的课程,硬是挤进了大批旁听者,经常一座难求。

     

    立体化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透明玻璃展柜里,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限量发行的26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还原了鲜活的敦煌历史现场。粉白墙上,陈列着8幅敦煌壁画粉本、5幅壁画拓片、12幅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还有同济学子临摹敦煌壁画的一幅幅作品。这是闻学堂这学期推出的“来图书馆看敦煌”之文献展和作品展。在推出主题展览的同时,关于敦煌艺术的主题讲座也同步进行。敦煌壁画展览部分展品的收藏人,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何鸿做客“闻学堂”,以“敦煌艺术与精神”为题,讲述敦煌艺术的发掘历程以及敦煌文化与文物的历史。此外,“藻井设色手绘”等动手实践环节也配套紧跟。午间和晚间时分,在静心的一描一绘中,同学们对敦煌艺术的了解和喜爱又增进几分。

     

        “闻学堂”既是课堂、展厅,也是体验、实践、研讨之所,让青年学子全面打开视、听、味、嗅、触、感各种感官,“闻”“见”“学”“行”,立体化全方位感受、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闻学堂做过一年多的志愿者,亲身参与、体验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大三学生李诗涵感觉视野、思维都“打开了”。研二学生李昌昊说,闻学堂让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多了起来。

     

    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多点开花

     

        在同济大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多点开花。

     

        由该校人文学院发起、创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也早已声名远播。古典书院面向师生和社会招收学员,开展公益教学,目前开设有六经、书画、中医等十余门优秀传统文化主体课程,还设立了书法、国画、昆曲、茶道等实践内容。“同济英才公益国学堂”主要面向同济教师子女,由优秀国学师资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提供持续、优质的传统经典教育,开办不足2年,已有近300名中小学生入堂受教。

     

        同时,该校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引入了京剧和昆曲艺术教育。自2005年3月上海市教委授牌的“上海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正式落户同济大学以来,通过开展社团教唱、名剧进校、举办交流演出等活动,该基地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深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京昆艺术校园传薪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