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我学者为三叶虫演化关系提供新证据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9日 12版)

        本报南京5月18日电(记者郑晋鸣)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古生物所)通过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解剖研究发现,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为三叶虫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该项成果由古生物所朱茂炎课题组研究员赵方臣和博士研究生曾晗等共同完成,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质学》上。

     

        三叶虫是寒武纪标志性生物,目前已发现超过20000余种。最早的三叶虫出现在距今约5.2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灭绝。宜良红石崖虫化石发现于云南昆明附近寒武纪早期地层中,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七种存有形态完整腿肢的三叶虫化石,也是继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发现的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后,在中国发现的保存形态完整腿肢的第二种三叶虫。

     

        赵方臣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三叶虫软体解剖信息缺乏,其演化关系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三叶虫与以蝎子、蜘蛛、蜱螨、鲎等为代表的螯肢类节肢动物演化关系更近,而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支持三叶虫与有颚类节肢动物关系亲密。

     

        在总结已知三叶虫软躯体信息的基础上,课题组对保存精美触角和腿肢的宜良红石崖虫的百余块标本展开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研究发现,宜良红石崖虫和其他三叶虫一样具有双枝型腿肢,不同的是,宜良红石崖虫的外肢明显宽大,由三块板状叶片组成,其末端发育长刚毛。这种形态分异与现生甲壳类的有颚类节肢动物双枝型附肢十分相似,而与以鲎为代表的螯肢类外肢明显退化的情况迥异。

     

        “这次发现结合触角、头部分节等证据,支持了三叶虫和有颚类关系更近的说法,弥补了对三叶虫亲缘关系的研究空白,同时给螯肢类假说提出了更多需要解释的问题。”赵方臣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