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让项目“挑大梁”

    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兰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8日 05版)
    贫困户张守方(右一)、村支书张寿伯(中)和本报记者李玉兰一起聊险岩村的“蘑菇经”。光明图片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有48户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家里缺乏能够挑大梁的年轻人。

     

        住在村子山梁上的90后张川,家中有三位老人要赡养,生活压力巨大。2015年,他回到村里,充分利用县里、镇上、村里的扶贫项目,加之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在2016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然而,并非所有家庭的脱贫路都如此顺畅。由于村里的人力资源缺乏,一些需要投入的扶贫项目难以充分利用,即便能够开展的项目也是一波三折。比如险岩村的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的农户因为对种植技术理解不够,天天勤苦浇水,结果浇过了度,使得菌袋内部腐烂,长不出蘑菇,还赔掉了菌袋的成本。

     

        马鞍镇党委书记赵海说:“我们不仅要找项目,还要找有适合人力资源条件的项目。每家每户条件都不一样,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找到增加收入的办法,要不怎么说扶贫工作像绣花一样呢。”

     

        (本报记者 李玉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