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吴文俊在上海交大的求学经历

    作者:欧阳圻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8日 13版)
    1940年7月,上海交大理学院吴文俊等毕业生名册。光明图片

        2017年5月7日,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于北京逝世,学界深表哀悼。吴文俊先生于1936年至1940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5年至1947年担任交大数学系助教。谈起年轻时期在交通大学求学与担任助教的经历与见闻,他表示:“我的数学底子是在交大打好的。”

     

        当时他在读的数学系,与物理系、化学系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几个人。大学一二年级,这三个系是合在一起上课的。一年级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他在徐汇校园里上课、读书、做实验,拥有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当时,数学系主任胡敦复主讲微积分,他是交大的早期毕业生,长期在交大任教,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讲得非常清楚,在学生中的威望很高。陈怀书先生主讲初等数学、汤彦颐先生主讲高等微积分和复变函数论、石法仁先生讲授微分方程、武崇林先生讲授代数方法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武崇林先生还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珍贵藏书借给他,给予他精心的指导和帮助。物理也是数学系的重要课程,由理学院院长裘维裕主讲,用的是裘先生自己编的讲义。裘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只要有问题,就决不容许草率解决,听过他课的学生都表示受益颇多。吴文俊谈到裘先生也印象深刻,说当年自己也因此非常喜爱物理。吴文俊说,大学一年级的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交大的学风也很好,更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

     

        大二开学前夕,抗日战争爆发,交大迁到法租界,借用震旦大学、中华学艺社的校舍继续办学。吴文俊的大二到大四就是在那里读完的。他回忆说,搬到租界里,办学条件就差了,搬来搬去,也影响教学。一个影响是做实验,一年级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都很严格,到租界后做实验就不行了。还有就是上课,三四年级挤在一起上课,往往是先上三年级的课,再轮到上四年级的课。不过,交大师生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还是照样读书、照样考试,从教师到学生,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地念书、学习和工作,“这种朴实严谨的良好校风使我受益良多”。吴文俊特别指出,朴实的学风是交大办学的一个特色,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今后也不能动摇。他同时强调,不能光顾一面,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范围里面,应该放眼世界,扩大知识面。各个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传统,应该保持其中的优点,同时弥补其缺陷。

     

        1945年抗战结束以后,吴文俊在交通大学数学系当了著名数学家郑太朴先生的助教。他回忆说,郑先生不善言辞,当时做助教就是根据郑先生讲的课程,到班上讲授习题。每个星期他先去听听郑先生讲的课,请教他大概怎样安排习题,然后每周给学生们安排一次习题课。他与郑先生的日常接触非常简单,然而,有一天郑先生特意到他家中拜访,告诉他要招考中法留学交换生的消息,鼓励他去深造,这令他既意外又感激。吴文俊表示,在交大的求学和助教经历,对他的学业基础、思想性格的形成和人生方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吴文俊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关注母校发展。在谈到上海交大的数学学科建设时,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上海交大是个在工程技术方面很强的高校,而数学与这些方面有紧密的联系,我们不要太追求纯而又纯的数学,应与某一个方面相联系,比如力学与数学就是平行发展的,我们要看到它们的联系之处,而不要把某一门学科孤立起来,对数学要加深理解。我希望母校能够继续保持朴实无华的学风。”当被问他对交大的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吴老回答说:“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作者:欧阳圻 系上海交大党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