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4日 星期日

    哲学与人民共命运

    ——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杨春贵

    作者:靳昊 杨敏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14日 12版)
    杨春贵人物素描。插图:郭红松/光明图片

        【知识人·强国梦】

     

        学哲学、教哲学、研究哲学,迄今已近60载;如今年已八旬仍在一线授课讲学——他就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

     

        195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杨春贵,到哲学系读研究生。其间,他系统地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和《毛泽东选集》,由此搭建起精神世界的“四梁八柱”。3年后,杨春贵被分配到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教。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上发表的《总的质变过程中也有部分质变吗?》学术文章,成为杨春贵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论文。

     

        1969年底,杨春贵和妻子、两个女儿被下放到位于广西九万大山的河池地区河池县河池公社,先后担任地区革委会报道组副组长、地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一干就是7年。

     

        1977年10月,杨春贵被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参与创办区党委理论刊物《思想解放》。此后,杨春贵以笔名“秋实”发表了一篇读书笔记《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考茨基脑袋里的木箱谈起》,批判林彪、“四人帮”利用片言只语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恶劣行径。

     

        1978年6月,杨春贵被调入中央党校工作,并先后担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等职。从《杨春贵自选集》《论思想方法》《杨春贵讲稿》《党校教学论》《毛泽东政策策略思想研究》(合著)和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等著作中可以发现,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杨春贵治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主要的理论风格。

     

        “文革”结束后,杨春贵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过程作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思考,《党的思想路线研究》成为他哲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杨春贵对如何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独到见解,发表了《谈谈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合著)等一系列学术著作。

     

        为适应干部战略思维教育的需要,1999年,杨春贵在中央党校课堂上首次开设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讲座,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他先后撰写了《关于战略思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等文章,对于什么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的要求、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进行了科学分析。

     

        在杨春贵的哲学研究生涯中,他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1982年2月,被誉为“新大众哲学”的《通俗哲学》一书出版,杨春贵是这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2003年,杨春贵主编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一百例》等四个“一百例”图书。2013年,他又主编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名言》《毛泽东经典名言》《邓小平经典名言》,这些书成为干部、群众的口袋书、枕边书。

     

        2001年,杨春贵从中央党校副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他继续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发光发热。他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课题组主要成员,并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审议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课题组首席专家。

     

        “哲学关注人民,人民才关注哲学;哲学植根实践,实践才赋予哲学以生命,哲学与人民共命运。”这是杨春贵漫长学术人生的宝贵感悟。

     

        (作者:靳昊 杨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