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所在团队年均保障飞行6万多架次,13年来实现“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4次奉命“出征”南海,出色完成新机场试飞、校飞指挥任务。他就是第21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石岩松。
2004年,石岩松进入民航三亚空管站工作,现担任该站管制运行部进近管制室主任。1981年出生的他,爱岗敬业,护航蓝天,用忠诚和卓越铸就了一座丰碑,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
民航“工匠”写春秋
一个内蒙古的汉子来到南海边陲的三亚,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远超想象,但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让石岩松扎根在了“天涯海角”。
工作以来,石岩松与管制团队一道指挥飞行86万多架次,每年平均保障飞行6万多架次。仅2016年,他们就处置特情航班12次,参与重要保障22次。面对高峰期每3分钟1个航班起降的压力,石岩松练就了全神贯注、安全精确地指挥飞行的本领,实现了“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
三亚气候多变,雷雨、台风造成的大密度飞行和高强度保障,考验着指挥员的意志和毅力。自2005年起,石岩松就参与了三亚地区的所有重要飞行保障,像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奥运圣火首传内地专机保障、“最美国事活动”任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2013C使命行动”联合作战演习任务等。他在一个个保障中流下了汗水,也在年年翻新的安全记录中,用沉着、稳健和睿智实现了一位民航“工匠”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
出征南海画航迹
2015年,为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民航局成立了一支突击队远赴南海,石岩松成为其中一员。此后他4次接受任务,赴南沙完成3个岛礁新机场的校飞、试飞空管保障任务,累计往返75天。
岛礁飞行指挥,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对民航保障来说充满未知和挑战。作为事关国家主权的空管保障,飞行性质是什么?如何定位?怎样保障?这都需要一一解决。石岩松铆足了劲,每天与保障组的同志们研讨到深夜。
在苍茫大海上航行,时间长、航程远。在摇摇晃晃的大船上,石岩松顶住船体内部50℃的高温和浪涌,一路眩晕呕吐,浑身乏力。但是当他踏上岛礁的那一刻,顿时精神振奋。稍事休息,他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道面考察、设备安装、通信测试、模拟演练……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坚守岛礁的日子里,他们住的是集装箱改装的简易宿舍,缺少青菜和水果,甚至洗漱用的淡化海水也限量供应,但是顶着高温、高湿、高盐和狂风卷起的沙尘暴,石岩松和大家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不负重托,完成了光荣的任务。
不忘初心树榜样
工作以来,石岩松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处置了多起航空器不正常情况,经过多年的政治考验与业务的磨砺,已成长为老一代管制员最放心的“青年带头人”。
2011年三亚进近管制室建立,组织把重担压在石岩松身上。作为主任,他带领27名队员,克服人员少、空域复杂等困难,实现连续6年安全保障55万多架次而无安全差错的好成绩。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被授予保障凤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1000万人次“特殊贡献奖”、获得“空管系统安全审计”优秀集体,获得空管站“五好班组”称号、入围全国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集体。他本人曾荣获民航局“突出贡献个人”,民航局空管局“二等功”,空管系统优秀管制员、优秀班组长称号。
乐于助人,奉献爱心。8年间,石岩松先后带培了7名见习管制员,个个技术过硬,现在已经有2人升任带班主任。他带头加入三亚空管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学雷锋、环境保护、爱心相助等公益活动,在他的影响下,大批青年也加入了青年志愿者队伍,共同传递真情,服务社会。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石岩松将继续带着感恩的心,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本报记者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