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4日 星期四

    绕不开的傅先生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04日 16版)

        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在一门古代文学课上,老师说:“你们可别小瞧了科举,没有科举,可能也就没了唐诗。不信,你们去看看傅璇琮先生的书。”那时,这个观点颇有些振聋发聩,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傅先生。

     

        老师所说的书,是傅先生那本《唐代科举与文学》。当时大家很感兴趣,不少人跑去图书馆借阅。可能是我腿脚不利索,图书馆储备也不足,赶到时已借光。好不容易辗转几手拿到一本,早已皱巴巴,书面不知被哪位同道画了一道道波浪线、五角星,还附有手写批注若干。大学图书馆的热门书,常有这种待遇。

     

        日后随着求学的深入,才发现但凡研究唐宋文学,傅先生更是一块绕不开的界标。他著述或主编的《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与文学》《唐翰林学士论传》《唐才子传校笺》《全宋诗》等著作,是横亘在条条大道或羊肠小道上的标记,千千万万种走法,无论是大道直行还是另辟蹊径,山重水复之后,总要从傅先生那里过一下。

     

        以傅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绕不开他们,是因为他们铺垫了自己领域的地基,后人无论是起万丈高楼,还是建跨江大桥,哪怕只是堆一个小小的沙丘,也都得在这个地基上开工。

     

        打开傅先生的师友回忆录,就能依稀勾勒出他谆谆长者的形象。比如傅先生是葛晓音教授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之一,答辩后,葛请求用手上的论文把傅先生写批语的那本换下来,以便学习。得到同意后,发现傅先生把一些铅笔字批语擦掉了,仔细辨认,依稀有“囫囵吞枣”几个字。先生之所以擦掉,是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那些点滴细节,并非惊心动魄,却自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悠长韵味,给学界涵养出醇厚朴实的风貌。

     

        接近大家,有如阅读一本包罗万象的书,随处有启发,又难以一言以蔽之。如要总结,对于傅先生,他一篇文章的标题《一心为学,静观自得》,或许是一种理解角度。傅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前,在难以求学的环境里,执念于学术,由此产生了改革开放之后井喷式的学术爆发。在随后的治学生涯里,他做着最费力也最基础的打桩铺路的工作,不媚俗地追赶种种风气,不过静观风卷云舒,悠然自得其乐。跋涉之后,回首自己开掘的道路,已是大道宏阔、坦荡如砥。

     

        真正的大家,又总能脱出学术评价的尺度,置入社会语境,向外辐射一种人格力量,沉淀出一种超越边界的共享价值。“一心为学,静观自得”,傅先生的这句话,当已超越学界,让所有瞻仰其风操者,都能领受他的人格熏陶,让无数人在奔忙扰攘之际,启发一场顿悟,点明一个方向:脚踏实地者,终究能到达彼岸。

     

        这个社会若要涵养出深厚绵长的底蕴,也依然绕不开傅先生。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