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贫困县,近年来,他们抓住“文化”这个“宝贝”,把大文化助推大扶贫作为突破口,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过年后,我们酒店入住率基本上都在80%以上。”威宁画廊酒店经理张怡然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他们调查发现,旅客基本都是冲着民族和生态文化来威宁的。地处云贵交界的威宁,文化资源丰厚,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的“撮泰吉”“支嘎阿鲁”文化和音乐史诗“阿西里西”;有回族谱牒文化和节庆文化;有苗族教育和语言发展集大成的石门坎文化、“丽阿娜”风情歌舞等;而贵州最大的自然湖泊草海更是闻名中外。
文友德是板底乡板底社区民族歌手,先后创作了《朋友》等多首脍炙人口的彝族歌曲,以他为传承人,这个乡着力打造“撮泰吉”之乡。“自打出‘神秘板底’‘撮泰吉’等文化品牌后,板底几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旅游发展迅猛,我们打出了一套民族民间文化旅游拉动发展的组合拳,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板底乡党委书记陈劲松介绍说。在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工作中,威宁在“十三五”期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打造藏羌彝走廊威宁示范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进一步挖掘整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民族风情小镇和民族村落,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博览园、民族风情实景展览中心等民族文化工程;建设环草海生态公园、投资9亿多元建设“一场三馆”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高原运动训练基地,推动文旅结合,发展康养和休闲运动产业,拓展文化与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助推文化扶贫。
“激发民间资本,扶持文化相关产业上抓出了特色,通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探索文化扶贫的新途径,为增强文化自信,助推扶贫攻坚发挥积极作用。”威宁自治县文广局局长桂龙香介绍说。
(本报记者 吕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