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手记】
在现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画家金一德更像一位艺术的孤行者,而今,82岁的他,无边光景,桃李满园。
日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风尘仆仆从杭城来京,参加“一德之见——金一德先生艺术展”。院长许江对自己老师画展的致辞热烈而铿锵:金先生已是八旬老人,却老笔纵横,独写满目大气。其奔腾磅礴之气,铮铁鸣之质,如明河在田,秋声疾走,闻者无不悚然。
金一德的画何以令人“悚然”?
刚刚走进中国美术馆的展厅时,这种“悚然”感并不强烈。两幅《素描男人体》《油画男人体》以及油画《农村支部》,这几幅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作品,功底扎实,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越往里面走,艺术的冲击力越强烈。绘于20世纪80年代的“肖像”系列,《倪贻德》画面使用典型的线面结合方式,线条果断有力,既表现形,又揭示神;《林风眠》则是一件写意性的作品,主角的面庞只置于画面一隅,背后是挥洒迷离的薄油景色……
金一德写实油画中的表现性与中国早期油画传统和西方表现主义艺术一脉相承。20世纪60年代,金一德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罗马尼亚专家博巴研究班,后来又担任倪贻德的助教。在当时全国一统的苏联写实绘画的背景之下,博巴和倪贻德的画风都带着表现主义的倾向,尤其是他们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超越了明暗法的观视方式,直指事物本质的分析和形式锤炼的可能,极大深化了金一德的造型观念。
移步向前,几株巨大的玉兰花,以浓重的黑线勾勒花朵,大面积的白色填涂,强烈的质感逼呈于眼前。《柏树》系列中的古柏兀立画中,老枝萧瑟,烟霏叶敛;《老人》系列以浓笔重色绘就,简练凝重甚至肆意凌乱的线条爬满饱经风霜的脸庞,凛冽的气息从2米高的画面上流落倾泻。
交流中,中国美术学院师生都在温馨地回忆金一德画室里那盏永远亮着的“金一德的灯光”。他在艺术上的孤行气质,以及对学生的关爱、诚恳、坦荡之风,在八旬高龄上,凝结成艺术上的浩然之气。许江说:“金先生以朴笔素心写金石之质,凛冽之气,如萧萧悲心,飒飒大气,令我辈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