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

    三部委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迎接“新汽车”时代到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6日 08版)

        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方兴未艾之时,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又“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新互联、新能源、新模式为特征的“新汽车”时代正在到来。

     

        4月25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公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如何促进中国品牌汽车做强做大,迎接“新汽车”时代的到来?工信部部长苗圩25日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成突破口

     

        汽车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规划》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苗圩表示,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苗圩说,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将成为未来趋势;同时,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会日趋明显,智能交通、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重要方向。

     

        在苗圩看来,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抢占先机的突破口,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等新的用车模式,也会为中国品牌汽车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把创新作为主引擎

     

        《规划》称,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同时,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等多维度创新发展,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

     

        “把创新作为建设汽车强国的主引擎。”苗圩说,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尽快实现从跟随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身份转变。

     

        苗圩表示,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产品技术创新,注重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强化协同创新。同时,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打通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的链条,弥补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间的缺失,突破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死亡之谷”。

     

    加快产业链全球布局

     

        利用互联网理念造汽车的特斯拉等企业,集聚各类研发资源,在产品上融合尖端科技,为消费者提供了极致的驾乘和使用体验……这些新兴企业在引发“新汽车”热潮的同时,也在不断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另外,共享汽车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我国汽车共享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会达到80%。

     

        苗圩认为,要关注分享经济对汽车消费和使用方式带来的变化,要坚持跨界融合、开放发展,以互联网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为方向,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出行服务多样化。

     

        “汽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苗圩说,我国企业要树立全球化发展理念,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快产业链全球布局,不断提高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品质,增强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