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紫色名片”联通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01版)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苜蓿等作物,并沿古丝绸之路的回程传至宁夏等地区。2000多年后的今天,小小的葡萄成为宁夏的“紫色名片”——宁夏以红酒文化搭建起沟通世界的桥梁。

     

        宁夏贺兰山东麓的一片狭长地带,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这里种植着60多万亩葡萄,有百余座酒庄,每年约1.2亿瓶葡萄酒从这里销往全世界,创造综合产值达200亿元。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宁夏走出一条“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模式。宁夏葡萄产业局副局长徐军介绍,从种植到加工到文化传播及酒文化旅游,“一颗小小的葡萄贯通起宁夏的一二三产业”,种植、加工葡萄解决了10余万人就业,几十个旅游酒庄促进了全域旅游,同时“浅沟种植”也减少了水土流失。葡萄酒酿造产业成为支撑宁夏发展的重要绿色产业之一。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宁夏抓住契机,不断拓展葡萄酒酿造业这个世界性产业,加强同世界的沟通合作。

     

        “现在,荷兰、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可在当地的超市、商场购买到来自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美酒,我们生产的一种酒在欧洲市场可以卖到65欧元。”宁夏张裕摩赛尔十五世酒庄总经理阮仕立说。作为中国葡萄酒产业领军企业,张裕集团选择了将最好的酒庄建在宁夏贺兰山东麓。

     

        在产业“走出去”的同时,技术也在不断被“引进来”。“格鲁吉亚的葡萄酒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作为世界新兴产区,我们将在引进种苗、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带到世界。这不仅仅是产品的推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徐军介绍,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宁夏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产区建立了交流沟通、培训学习的多种渠道和平台,推动许多先进理念和技术在宁夏落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宁夏将有更多的产业走向世界。”徐军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银川4月24日电)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