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

    上海音乐学院搜集古乐谱及乐书63种

    探寻古乐谱的“前世今生”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3日 04版)

        本报上海4月22日电 记者颜维琦、曹继军日前从上海音乐学院获悉,该院中国音乐史学高峰团队已搜集到古乐谱及乐书63种,谱种包括古琴谱、琵琶谱、横笛谱、笙谱、筝谱、明清谱等,时间跨度从公元六世纪的《碣石调·幽兰》,七八世纪的唐代一直到公元19世纪的清代。团队对搜集到的所有古谱进行了高清扫描,目前扫描页数达6603页。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数据库正在建立,将提供古谱阅读、古谱及曲目检索等功能。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中国音乐史学高峰团队首席教授赵维平告诉记者,在西方的五线谱体系外,古代的中国与东亚存在着十分完整的乐谱体系,为中国音乐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靠。中国是古代东亚体系乐谱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鼓谱,六世纪出现了《碣石调·幽兰》琴谱,此后从唐代开始出现大量的琵琶谱、筝谱、筚篥谱、横笛谱、笙谱等,它们是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中国古代音乐史、乐律学及我国古代音乐形态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学术价值。然而,除明代以来的一些古琴谱,大量珍贵的古代乐谱珍宝流失海外,出现了流传、使用等方面的断层,严重影响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质量与水平。

     

        古乐谱的流失,造成了我国古代乐谱、音乐文化的研究首先在日本、英国展开。20世纪80年代,随着《敦煌琵琶谱》的解译,中国内地掀起了古谱学高潮,并推动了唐代音乐的重建。赵维平介绍,以前我国研究者解读的乐谱主要基于信息不全的黑白影印件,此次团队搜集的乐谱主要是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乐谱,包括一些相关的东亚乐谱和乐书,力求搜集原始版本,提供给研究者最真实可靠的善本。已搜集到的古乐谱有些是孤本,如京都阳明文库藏《五弦谱》、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碣石调·幽兰》;有些是同一种乐谱的不同版本,如《魏氏乐谱》有六种不同的版本。下一步还将收集乐书,尤其是日本的古乐书,以了解当时中国的乐器演奏、乐律变迁以及音乐的演奏法等。

     

        上海音乐学院素有古乐谱研究的传统,叶栋、陈应时等学者都是该领域的开拓者。在上海市的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于2016年成立了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与东亚古谱研究中心。赵维平说,追溯、搜集流失于海外的中国古代乐谱以及东亚体系的古乐谱,进行整理、解题,并对古代乐谱进行数字化转存、数据库开发收录、网站发布是团队的工作目标,希望能够建立中国与东亚古代乐谱研究平台,由此尽快进入我国古代音乐的重构工作,结束我国古代“哑巴”音乐史的现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