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感动激荡于心

    作者:光明网记者 王恩慧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9日 04版)
    光明日报融媒体产品H5作品《肩扛大旗 脱贫攻坚》。

        【记者手记】

     

        春耕时节,黔北遵义大地,油菜花香弥漫山间,乡亲们刚刚翻过的土地散发着清新的泥土味。群山环抱的团结村是当地最边远、最贫困村落,黄大发老支书带领群众开凿的“万米大发渠”远近闻名。

     

        “大发渠”像是一条巨龙盘旋在大山之间,蜿蜒着通向天边。上山的路颠簸崎岖,车子剧烈晃动,我和张春雷徒步巡渠采访。天无三日晴,山里的天说变就变,上山的时候还飘着山雨,爬到半山腰就已经烈日灼脸。我们背着相机、摄像机、三脚架等沉重的设备翻越山岭,沿渠向前,真实感受当年黄大发老支书带领乡亲们修渠的艰险,记录“大发渠”给乡亲们灌溉、生活用水带来的改变。

     

        为了让广大网友更生动、直观感受“大发渠”的险峻,我们克服恐高心理,三次登上“大发渠”最险要的绝壁,进行全景VR拍摄。最险处的“大发渠”,300多米的悬崖就在脚下,站在狭窄的渠壁上,内心一阵悸动。悬崖上山风猛烈,我们甚至感到整个人身体都在摇晃,用手紧紧地攥住悬崖壁石。风稍微小了一点,我们卷起裤腿蹚着渠水踟蹰前行,一边走一边专注于采访拍摄。哗哗的渠水灌满鞋子,我们拖着湿漉漉的双腿继续采访。每次巡渠采访,来回需要五个多小时,下到山脚时,湿透的裤腿已经被太阳蒸干。

     

        蹲点采访,我们被听到的、看到的一个个真实的瞬间感动。感动于黄大发老支书修渠过程痛失亲人的辛酸,感动于老支书时刻将孩子们的教育牵挂在心,感动于老支书那双已经断裂但舍不得换一双的胶鞋,感动于老支书那份朴素但闪光的崇高信念,感动于“大发渠”带给乡亲们的改变……采访期间,这些澎湃的感动,激荡于内心,使我一次次受到洗礼。这个时代,像黄大发老人这样能够一心向党、不忘初心、忠诚奉献的宝贵精神,显得尤为珍贵。作为一名年轻人,长时间被生活裹挟向前,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这些天和黄大发老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对如何更有价值的生活有了清晰的方向;而作为一名记者,行走山间,深入采访老人感人的故事,真听、真看、真感受,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尤其是通过创新融合报道方式,采制一批融媒体产品,以融媒体作品报道老党员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在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网友中产生共鸣,是记者这份职业赋予我们的荣光和责任。

     

        (光明网记者 王恩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