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通识教育,打破了思维局限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6日 05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学生心声】   

     

        “现代教育体制专业化、精细化的学科分类,在提高专业培养质量的同时,也硬生生地隔断了人之为人的完全性。于我而言,通识教育正是寻找这种完全性。我的专业虽然是哲学,但在触及艺术、历史、政治甚至科学等领域的时候,不同的视角一次次帮助我打破了自身的局限性,达到一种与人、社会、世界的感通。”北京大学哲学系2014级本科生徐玄灵说。

     

        不只是本科生,研究生也在通识教育中深受启发,北大历史学系2015级博士李宇恒说:“专业教育的功用也许立竿见影,通识教育则并非如此,它像是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一点一滴地渗透,直至全身细胞更新换代才意识到‘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大不相同。”

     

        在复旦大学,文科生修读理科模块课程后很有收获。中国语言文学系2013级本科生秦雨溪说:“作为一个文科生,‘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和‘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两个模块课程的修读,使我不再局限于用自己专业所学知识去理解问题,初步建立了一种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

     

        对文科生是帮助建立理性思维方法,对理科生呢?“通识课程让我对人文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把握更加中肯,避免了因长期拘泥于某一学科而产生的偏见。对我而言,这一点是通识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本科生冯尚说。

     

        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14级本科生何雪梅眼中,在新雅接受通识教育是一次“甜蜜的修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时常问答交流,异议与辩论也常常出现。老师之于学生不仅仅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像是引路人、同行的伙伴。”她的同学黄馨仪也感到在新雅上课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我感觉永远读不尽书,感觉对真理的探索无法穷尽。这是超越技术与科学的人文体验。”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曹继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