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4月11日,教育部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岛等6省(区)、市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自2015年《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出台以来,已有14个省(区)、市签约,基本实现与“一带一路”主要节点省份共建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平台的全覆盖。
《教育行动》是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现已纳入“十三五”规划要实施的165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中。
学术联合研究平台不断搭建
这个学期,7位吉尔吉斯斯坦的学生已经在西安交通大学丝路中亚商学院开始了学习之旅。这个学院由西安交通大学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工程交通与建筑大学联合成立。
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一个个学术联合研究平台已经搭建起来。
西安交大先后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利物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合作共建联合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培训基地也已落户西安交通大学,每年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上万名工程科技人才。该基地计划今年构建丝路沿线国家国情咨文、文化历史、人口环境等6大主题数据库。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为丰富和拓展高等教育的办学思维提供了机会,使我们从以前以学习西方办学方式为主的模式,向兼顾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组建新型高等教育共同体转变。为此,西安交通大学还设置“丝路学者”专项,提供“丝绸之路奖学金”,促进师生交流。
跨文化交流推动人才培养
今年暑期,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哈萨克斯坦等地的200多名学生将开启他们的“丝路文创暑期课程”。他们将从西安启程,参访敦煌、阿拉木图这些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又托起了无数丝路沿线大学的“丝路梦”。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截至目前,已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高校参与联盟,形成了五大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
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逐渐开展。和“丝路文创暑期课程”一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框架下举行的“丝绸之路青年领袖计划”“丝绸之路暑期夏令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联盟举办的能源、交通、救灾减灾方面的圆桌会议上,不仅有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还有学生们的调研支撑。
“青年人可以从体验式学习中体会不同文化的精粹和独特性。”在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看来,跨地域、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报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