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巴黎拉丁区的“天堂”

    作者:董纯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2日 13版)
    “拉丁天堂”广告牌

        【海角萍踪】

     

        巴黎拉丁区是巴黎大学的发源地,因曾遍布出版社和书店,呈现鲜明的文化知识风貌。该区尤多咖啡馆、歌舞厅,其中的“拉丁天堂”(le Paradis latin)最富巴黎情致,让人想起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巨著《失落园》和《复兴园》,“拉丁天堂”的艺名自然兼有“天堂”和拉丁传统双重含义。

     

        从巴黎第五区“先贤祠”漫步到卡迪纳尔·勒穆瓦那街28号,仰面可见“拉丁天堂”歌舞厅的霓虹灯招牌,离巴黎圣母院仅几步之遥。该歌舞厅系由古斯塔夫·埃菲尔于1889年亲自设计建造,接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登台演出,“场景激动人心,杂耍蔚为奇观,汇成如‘鸡尾酒’般富有神韵妙味的佳酿。尤其是法兰西传统的‘康康舞’,掀动诸君情怀。来此宵夜,享受歌舞和美食,保证能让顾客度过一个无与伦比、终生难忘的夜晚”。

     

        如此炒作宣传,令游人顿悟拉丁文化远远没有消亡,拉丁语族始祖“拉丁努斯”仿佛尚在人间,生活在21世纪的光明城左岸。在舞厅门口一个绝色美艳舞女的霓裳羽衣宣传照中,人们可能会忆起法国诗人阿拉贡描绘类似情景的诗篇《巴黎灯火》:

     

        “为了纵情放浪,

     

        巴黎放弃了

     

        茂草离离风墙。

     

        就像一个女子涂脂抹粉

     

        诱惑一个新的情郎。”

     

        “拉丁天堂”的“新情郎”,自然是远道而来的顾客。引诱游客进“天堂”的,不仅有每晚八点和九点半美貌舞女献上的两场艳舞,还有美馔佳酿。第一场提供以拉丁风味为主的法国大餐,人均消费127欧元。第二场开饮香槟酒,每位顾客至少得消费半瓶,起价88欧元,鼓励一醉方休。香槟酒是“天堂”里的玉液琼浆,顾客被劝畅饮,望着眼前腾蹈的“康康舞”和秀丽美姝,堕入酒色,不虚巴黎此行。

     

        实际上,巴黎所有的歌舞厅都有一个经营秘密,那就是要求客人必须消费香槟酒。觥筹交错,喝得越多,歌舞厅越是兴旺,靠此一项,歌舞厅能多淘金,“天堂”就愈放光彩。囊中羞涩者,请在门前止步,到街一侧的小咖啡馆喝一杯普通饮料为宜。

     

        波兰钢琴诗人肖邦曾于1831年秋,若落叶一般“被风吹到巴黎”。他在日记里这样写下自己初到这座“光明城”的感触,说:“这里是最奢华的场所,但也最不爽洁。有最高的德行,也有最深的罪孽。难以想象的污泥潭中,一片鼓噪喧腾,人们在淡漠的生活中从眼下的天堂消逝。”在肖邦眼里,巴黎是个“天堂”,而巴黎的天堂却在左岸“拉丁天堂”里。正像这座歌舞厅经久不衰的红火节目“狂放天堂”喻示的那样,此处是富人身心放浪的“伊甸园”。

     

        正如“拉丁天堂”宣传材料所载,该歌舞厅所在地乃是大名鼎鼎的法国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于完成以他姓氏命名的铁塔后留下的一座建筑学杰作,在巴黎繁如群星的咖啡歌舞厅中,它最有排场,也是最漂亮的。“拉丁天堂”在19世纪初曾是“拉丁剧院”,实为一个文学沙龙。巴尔扎克、梅里美和大小仲马父子等法国文坛名流都常来此聚会,使之成了精神贵族们的灵泉。1870年,一场大火突然将整幢楼烧毁,常客一时风流云散。恰在此际,古斯塔夫·埃菲尔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以他的艺术理念予以重建,造就了今日的“拉丁天堂”建筑物,名称沿用至今,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艺术家让-玛丽·里维尔在这座“天堂”里推出了精彩的歌舞。接着,希德奈·以色列担任艺术指导多年,进一步提高表演水准,让“天堂”中750个位子每晚座无虚席,娱乐气氛浓郁。

     

        拉丁传统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罗曼语系国家的文化特性。当代作家安德烈·莫洛瓦曾突出拉丁血统人的活跃气质,与英伦三岛人惯常的“冷静”形成对照。观看一下活泼非凡的拉丁舞,立时能对此产生实感。游人怀着这种印象去“拉丁天堂”欣赏歌舞,肯定会体味到法兰西“康康”和西班牙“弗拉曼戈”舞曲的节奏,以及葡萄牙“法朵”曲调的韵致。2009年,这里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狂放天堂”歌舞品牌,表演阵容由25名裸舞者组成,展现“疯狂年代”的情爱和二战后圣日耳曼草坪酒窖的陶醉。节目内容包括20世纪70年代的性解放系列场景,加上奇异的余兴特技表演,意欲给观众以冲击波式的感官刺激。编导称这是一首“真正的爱之礼赞”,以肢体艺术表现爱的神话,追溯人类的“情史”,展望情爱的“未来”,诉说爱的“拉丁理念”。一些思想前卫的西方观众看了赞不绝口,誉之为“芭蕾焰火”“流溢出生活的欢乐和雅趣”“辉映法兰西的美惠神采”。在他们眼里,“狂放天堂”品牌表演上乘,堪称极致。更不用说,像在“红磨坊”“丽都”和“癫马”一样,“拉丁天堂”还为顾客供应佳肴、美酒和殷勤周到的服务,在网络售票站上大做广告,招徕游客:“诸君请到‘拉丁天堂’来!”

     

        “拉丁天堂”保留的裸舞节目“狂放天堂”所以能在巴黎演艺业广受追捧,喝彩满堂,自有其特定的传统社会文化环境和观众心理因素,与东方传统社会的观念殊异。

     

        19世纪还相当保守的法国社会转入现代进程,特别是1968年“五月风暴”运动后,女权主义和随之而来的性解放风潮横扫法兰西京城和外省各个角落。对法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爱情”业已嬗变为“情爱”,或者“性爱”。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情侣成了凤毛麟角,甚至压根儿就不复存在了。说这是“进化”也好,“异化”也好,现实总归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无人能力挽狂澜,阻止社会风俗难以逆转的激流。

     

        由这个现实出发来看,“拉丁天堂”一类现象乃是罗曼语系国家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就重视的“人体艺术”跟现代消费社会时尚相结合的产物。在特定范围内虽由几乎全裸舞者表演的歌舞,毕竟还有别于诲淫诲盗的纯粹性交炫示,或X类黄色电影。因而,法国当局,无论是右翼掌政还是左派上台,对这种演艺活动都持宽容态度,不去“扫黄”。听说东方一些国家严禁,西方人往往报之一笑,坚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此东西方之间的精神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