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进乡村

    作者:张继青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11日 04版)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系列调研报告之一】

     

        我的家乡河南柘城县,是黄淮海平原上的一个农业大县。今年春节回乡,在感叹家乡经济发展、城乡面貌变化的同时,感受最深的就是广泛开展的移风易俗活动为城乡带来的新气象。我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对这一活动作了调研了解。

     

    婚嫁彩礼负担一度沉重

     

        每年春节期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是相亲和结婚的高峰期。这些年春节回乡,耳闻目睹了很多婚嫁中的“怪现象”。在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中,大家对近年来农村地区婚嫁大操大办愈演愈烈的状况也非常忧心。

     

        天价彩礼不堪重负。彩礼钱从多年前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到万里挑一,近年来更迅速上升到六万六、八万八、十万零一。在豫东地区,流行着“一动不动”(“一动”是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一辆,“不动”是在县城有一套房子)、“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张50元)的彩礼说法。彩礼之外,婚前农村必须新盖两层楼房,不少还要在县城买房。

     

        婚事大操大办。婚礼逐步向城区跟进,迎亲车辆动辄几十辆,招摇过市,浩浩荡荡;婚纱摄影、婚礼主持、婚庆摄像等,一样不能少;婚宴也不是自己做了,而是到饭店、宾馆,或包桌让别人做,一家结婚,亲朋好友和全村家家参加。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在几万元之巨。

     

        据乡亲们估算,一对新人从相亲到过门,仅大宗礼金及开销合计下来,平均每个家庭要花费50多万元。而且越贫困的农村家庭,女方要求的彩礼越高。2016年底,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696.74元,农村地区婚嫁彩礼普遍超过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一些农村适龄男青年因负担不起彩礼钱而长期单身,甚至有的人终身成了“光棍”,群众举债为子女办婚事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家庭因婚致贫。

     

        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农村结婚负担日益沉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封建思想和市场经济双重影响。既存在以财富衡量家庭优劣和婚姻幸福的传统观念,也有因互相攀比造成彩礼节节攀升的因素。二是农村适龄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因20世纪90年代对刚兴起的B超检测性别缺乏管控,造成16—23岁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因女方“紧俏”进而抬升彩礼价格。三是职业“媒婆”成为天价彩礼的重要推手。农村相亲常常集中在春节前后,一位适龄青年常常被“媒婆”牵线多家,无形中抬高彩礼价格。四是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造成“天价彩礼”。很多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男子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持续的经济来源,女方为寻求更多保障从而索要高额彩礼,也有一些家庭用女儿的彩礼为儿子定亲用。

     

    移风易俗走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去年初特别是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老家柘城县还被确定为商丘市重点示范县。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移风易俗树新风的氛围。

     

        宣传引导声势大。走在乡镇主要街道、休闲广场上,除了欢庆春节的宣传语外,看到最多的就是移风易俗的宣传横幅标语。县里还组织编写了《特殊婚礼》《请闺女》《彩礼风波》等以反映农村索要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为题材的戏曲节目,在全县巡回演出380多场,以戏说事,用戏明理。同时,还拍摄了以高价彩礼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雷哥定亲》《彩礼纠纷》等,春节前后集中向适龄青年推送。

     

        干部带头推新规。县里建立了党员干部办婚丧嫁娶事宜报告制度,每位党员家里办婚丧嫁娶事宜,都要向上级党组织和纪委如实报告。基层党校面向党员干部开展移风易俗讲座,受教育党员干部达1万多人次。目前,党员干部自觉破除陋习、带头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风尚已经形成,在活动中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农村自治促新风。全县515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让有威望的乡贤、老干部、老教师加入,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县里明确了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各村商讨确定本村的标准,写入村规民约。对违规大操大办的村民,取消其参与村内的一切评先资格;如果是低保户,建议取消其低保资格。半年来,全县各红白理事会已成功操办1000余户的婚丧嫁娶事宜,节约开支8500余万元。

     

        选树典型办实事。全县隆重表彰了10个工作成效明显的村级模范理事会,选树了一批移风易俗光荣户,在“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中将移风易俗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注重为适龄男女解决实际问题,举办相亲会和集体婚礼,为适龄男女牵线搭桥、提供婚庆服务等。目前,参加集体婚礼已经为很多适龄青年所接受,有的新婚夫妇还为参加集体婚礼更改结婚日期。

     

    弘扬新风需综合施策持续用力

     

        婚姻嫁娶,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这些风俗有些已经传承多年,根深蒂固不易变革;有些是新兴的时尚,流风所向势难阻挡。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综合施策。

     

        注重党政推动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移风易俗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借鉴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注重党员干部带头和群众普遍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各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形成的良好态势,强化党章党规的规范约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在移风易俗活动中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进而带动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注重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文明新风教育,加强对农村嫁娶彩礼、人情交往等文化习俗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约束,构建起党章党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规范守则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以法规制度推动移风易俗工作。

     

        注重正面引导与反面曝光相结合。运用各类传媒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各地开展移风易俗的做法措施,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的典型事迹和鲜活经验,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弘扬社会新风。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对那些举办豪华婚礼、索要天价彩礼等炫富摆阔的现象,敢于曝光和批评,激浊扬清,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

     

        (作者:张继青,单位:中央文明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