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

    作者:王丹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9日 03版)

        【光明讲坛·精神扶贫纵横谈】

     

        帮助困难群众拔掉“思想穷根”,是当前精准扶贫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加速改变物质财富匮乏局面的同时,要兼顾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状态的实质性提高。

     

        近期,我国脱贫攻坚捷报频传,革命老区井冈山、河南兰考等先后宣布脱贫“摘帽”,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样本。但精准扶贫仍有“硬骨头”要啃。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一些地方存在贫困户不思进取和“等着扶”“躺着要”的现象;有的贫困群众只想着怎么可以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面对扶贫干部设计的致富计划,不是“没搞头”就是“搞不了”。

     

        虽然人穷不等于志短,但一旦志短,从根本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也就很难解开贫穷的枷锁了。在以往的扶贫中,人们往往更加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而对精神层面的帮扶有所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的实际成效。俗话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了,摆脱贫困命运的意识唤醒了,干劲和热情有了,想法和点子自然也就多了。更为重要的是,防止返贫和脱贫攻坚同样重要,解决了经济上的贫困而没有摆脱意识上的贫困,只要外部“输血”一时供不上,返贫就很可能出现。

     

        因此,扶贫必先扶志。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是扶贫攻坚的车之双轮,要齐头共进。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就指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扶贫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拔掉“思想穷根”,也是当前精准扶贫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加速改变物质财富匮乏局面的同时,要兼顾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状态的实质性提高。

     

        志气是斩断穷根的利剑,扶志就是要着力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穷则思变、勤劳实干、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自然没有志气、没有奋斗目标,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不起来,内生动力激发不出来,脱贫很难有坚实的基础,发展也注定不可持续。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扶起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志气,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才能及早实现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驻村干部等广大基层扶贫干部,应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况,精准识别,找准“志短”病灶,加强教育,因势利导,打开他们的“心结”,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意识。思想工作是个良心活儿,稳扎稳打急不得,而且还得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如何创新扶贫资金发放和政策落实的体制机制,增强帮扶的激励性和竞争性,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脱贫致富的局面?扶贫干部在这方面应多下些功夫、多想些实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以精神扶贫为抓手快速推进精准扶贫,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坚定脱贫攻坚信心,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汇聚磅礴发展活力,脱贫攻坚战定能打赢。

     

        (作者:王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