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

    嵩口古镇:生活的态度与温度

    作者:本报记者 蒋新军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9日 10版)
    大樟溪畔嵩口镇
    屋梁上的木雕
    鹤形路
    “存取时光”小店
    张元幹雕像
    雨夜封火墙

        【乡风古韵】

     

        刚到福州市,便赶上早春的大雨,空气里都是潮湿的味道,好一个“清新福建”。

     

        在湿滑的路上前行两个多小时,我来到了永泰县西南部的嵩口古镇。镇中心的街道上,立着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幹的雕像。薄薄的雨帘挂满了小镇,夜幕降临。

     

        与白天不同,在灯光的塑造下,古镇的色彩变得更有层次感。夜色隐藏了一些繁杂,灯光凸显了精心布置的角落,粉色的桃花被雨点轻轻撞击,跳跃出柔美的弧线,雨丝清晰可见。一条小路,一段竹节,一截树根,一排瓦片,经过暖色光的修饰,有如一幅黑色背景的油画作品,站在古老的封火墙下,你突然就成了画中人。

     

        这样的光线,这样的古建,真令摄影师惊喜。灯光设计师江海洋在去年为古镇做了整体的照明方案,他希望通过灯光的布置,照亮在白天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他做到了。

     

        撑伞走过窄窄的雨巷,偶然勾起江南园林的联想。穿厅过堂,不期而遇耀秋厝、注月楼这些古老的宅院,它们在沉静的夜里散发着无穷的吸引力,我却不免惊奇于“夜不闭户”的开放状态,古厝里除了开放区域的厅堂,一些房间里还住着居民,我们不敢高声言语,以免打扰了住户。

     

        次日清晨,桂花树上的画眉叫醒了耳朵。放眼望去,一派风和日丽,造型优美的鹤形路映入眼帘,这是古镇的标志性景观,是龙口厝的组成部分。龙口厝是郑氏家族从宋朝开始陆续建起的宗族聚居片区,包括龙口祖厝、和也厝、宴魁厝和拔魁厝,岁月变迁,几经损毁,现在已重新修复,鹤形路以卵石为墙基,夯土为墙,道路如同仙鹤弯曲的脖颈,带有美好的寓意。

     

        “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走进耀秋厝,曾经的主人墨迹遍布全屋,笔力遒劲,犹如书法展览馆。而另一古厝里,房梁上雕有琴瑟琵琶,双双对对,丝丝分明,吸引人们仰头细品。

     

        在嵩口,这样的古民居很多,它们是古镇曾经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嵩口古称嵩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处大樟溪上游,尤溪、德化、仙游、莆田等地的物产通过水运在此集散,嵩口码头曾是各地货商的重要中转地,舟楫穿梭,商旅往来,逐渐形成了热闹的街市和赶圩习俗。后来随着大樟溪的水运没落,古渡口已经不复往日盛况,只有临溪而建的天后宫、德星楼以及纵横交错和古街、老商铺,见证着这里的过往。

     

        如今古码头已经根据资料记录而复建,溪边的大榕树下设计了古榕广场,搭上了凉棚,人们可以在此停歇、聊天。从古码头拐进德星楼,就到了直街,民俗博物馆坐落于此。博物馆收集了来自镇民的一份记忆,农具、日记、勋章背后都有具体而生动的故事。这些物件皆由老百姓主动捐献,博物馆在介绍信息里清楚地写明捐献者的姓名,无一例外。“博物馆里面有我的东西”,住在一旁的居民会这样说,民俗博物馆凝聚着一代代人的乡愁。

     

        再往前走,会看到一家叫“存取时光”的小店。小店原为中国农业银行旧址,30岁出头的黄时杰和朋友一起改造了这里,他们的目标是“做一家有故事的店”。裸露的青砖墙,旧式银行保险柜,时尚的吧台,音响里民谣歌手吟唱着时光的流逝,有股浓浓的恋旧情结,但又充满新意。黄时杰是大喜村的村主任,在他的口中,大喜村四季都美,不可错过。

     

        嵩口古镇给我的印象,是带着古典气质的设计感。

     

        在灵巧的设计背后,是一种包容、开放、珍惜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古镇具有了温暖的底色。

     

        “我们不做大热的古镇,嵩口的热度只要37摄氏度,和人体的温度接近,是一个温暖的古镇就行。”在交流中,嵩口镇党委书记鲍瑞坊介绍,近几年嵩口镇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在引导外来的新文化、新创意冲击当地,并产生中和,形成嵩口古镇自己的特色。日渐增多的游客与返乡的创客,更好地激发了古镇的活力,也改变着古镇的样貌,使它更契合现代人对一个诗意栖居地的遐想。

     

        在松口气客栈,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这份活力。“松口气”这个名字,是对“嵩口”的绝妙转化,也是对小镇慢生活的一种诠释。客栈是一栋土木结构的三层小楼,原本是中山村委办公地,经过一番设计改造,于两年前投入使用,具备咖啡馆、住宿、培训课堂等功能,承担着古镇建筑改造的示范作用。负责经营的几位年轻人充满朝气,在客栈里添加了很多暖心的旧物品。

     

        林露露从小在嵩口镇长大,“松口气”的出现恰逢其时,让刚毕业的她和几位小伙伴有了回家乡发展的机会。通过了解镇上的规划,林露露对未来充满信心。她们现在不仅要管理客栈,还要负责一系列节庆活动的策划,以及随时转化为小镇的导游和推广者。“无处不是挑战,但回归一切出发点,都是希望这个小镇可以活起来,而自己也可以真正实现价值,让更多的人回到乡村生活,静下来,松口气。”林露露在朋友圈里这样分享自己的感悟。

     

        (本报记者 蒋新军 本版照片选自光明图片 摄影:蒋新军 赖泽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