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让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进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8日 02版)

        【光明论坛·精神扶贫纵横谈】

     

        当前,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同时,“精神扶贫”的紧迫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有的群众脱贫主动性不足,对政策依赖性太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群众脱贫之后,物质上富裕了,文化生活却单调贫瘠,致使不少地方攀比、奢侈、浪费等陋习有蔓延趋势;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对贫困群众思想状况关注不多,造成群众缺乏精神寄托,信仰空虚。

     

        面对这些新情况,基层干部需要把精神扶贫当作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让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齐头并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使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实现物质和精神同步奔小康。

     

        精神扶贫是个大课题,也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体现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热情、信心、干劲,摆脱昂首望天、等待政策“掉馅饼”的心态。有志者事竟成,要让群众把自己当作脱贫的主人公,就必须把精准扶贫的精神贯彻到位,下一番“绣花”功夫,为群众树立信心、找对路子,寻找致富路径,改变单纯物质输送的粗糙方式。要把“等靠要”变成“闯改创”,通过政策引导,激发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拖着群众走,把贫困群众扶上马背,脱贫工作才能行稳致远。

     

        脱贫工作还要注重文化层面的给养。除了关心群众收成怎么样、医保办上没有、补贴到位没有,也要关心群众有没有学上、有没有书读、有没有足够的精神文化生活。扶志,也要扶智,除了告别贫穷落后的生存状态,也要告别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有的地方,群众有脱贫的愿望,却得不到足够的知识培训;有的地方,群众富起来之后,反而变成排场阵势的攀比浪费、酒席宴请的无度奢侈;有的地方,低俗文化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田间地头。对此,基层干部要多在文化生态上下功夫,多关注农村书屋是否完好,群众的文艺需求能否满足,乡风民俗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精神扶贫要多关注群众的思想状况,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一些记者走访基层发现,一些群众由于精神空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世界观发生偏差,转而向封建迷信寻求精神寄托。对这些问题,基层干部要多加引导。除了物质帮扶,还要做好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好宣传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入脑入心,成为群众精神世界的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因此,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针对扶贫工作出现的新形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让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驾齐驱,让物质充裕和精神丰沛相辅相成,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