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并分别印发了总体方案。同时,《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印发。在3月31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和辽宁、上海、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8省市负责人介绍了自贸试验区有关情况。
王受文介绍,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设立7个新的自贸试验区,是为了在更大范围进行改革创新实践和探索,建设更多改革开放“试验田”,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各有侧重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2015年5月,第二批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在此基础上,我国再次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意义何在?
王受文表示,此次印发的7个总体方案在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还结合7省市自身特点,提出在自贸试验区探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创建人文交流新模式等特色试点任务,与上海等现有自贸试验区形成对比试验、互补试验,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努力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新引擎,这是国家赋予辽宁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也是辽宁总体方案中最大的一个特色。”辽宁省副省长王大伟介绍,辽宁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在总体方案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在保税燃料油供应、油品储运、油品加工、油品贸易交易等方面,承担了国家赋予的很多创新试点任务。”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聚焦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的重大命题,围绕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战略定位要求,力争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加大压力测试力度
王受文在介绍《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情况时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多来,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实现了初衷。按照中央要求,商务部、上海市在深入总结评估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这已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的第三版方案,这一方案对照了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王受文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坚持制度创新,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以更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为基本原则,推进更加突出开放引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更加突出联动发展、更加突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为其他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改革创新借鉴,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累更多经验。
“这次方案突出了两个坚持。”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介绍,首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建立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力争取得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其次,坚持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全面深化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改革举措,向世界亮明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助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接重大战略
与前两批自贸试验区集中在东部不同,这次新设的自贸试验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这样的布局有何考虑?对此,王受文解释,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考虑是服务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同时,有助于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进行推广。
“重庆将通过平台建设和通道建设,来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庆市副市长刘桂平表示,重庆将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向东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协同发展,向南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王宁表示,四川将按照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努力把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指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总体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中心:一是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二是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中心,三是构建科技创新中心,四是构建国际旅游中心,五是构建区域金融中心。
“国家赋予湖北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是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湖北省副省长童道驰介绍。
河南省副省长舒庆表示,河南将通过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