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企业注册便利化全面推进,新设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3年来,全国新设企业1386.99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26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3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商事制度改革将如何持续推进?放活之后如何管好?
放活——“多证合一”改革加速推进
3月23日上午,河南非凡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人贾雷领到了“22证合一”版的营业执照。“上周二交的材料,这周就批下来了,办事速度比以前快多了。”贾雷高兴地说。据了解,开封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对发改、工信、住建、商务、文化、旅游、食药监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12个部门的17个证(表)进行整合,率先实现了“22证合一”。
开封,只是全国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自2015年10月1日“三证合一”和2016年10月1日的“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相继实施以来,许多地方“合一”的证照数量早已不止于“五”。改革使得企业创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开办企业便利度提高,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也提升了政府行政服务效率。
“通过‘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证照事项集中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大幅度缩短了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使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的‘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的身份代码,实现‘一照走天下’。”周石平告诉记者,从各地实践来看,涉企证照数量还存在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企业怎样尽快享受到“多证合一”带来的便利?记者了解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梳理、分类处理涉企证照事项,确定“多证合一”整合范围。国家工商总局也将指导各地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动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和相关信用信息共享,避免让企业重复办理信息登记,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
周石平介绍说,除了“多证合一”改革,今年商事制度改革还将在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建立完善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方面发力。
管好——抓住信用监管的牛鼻子
过去3年,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26万户,这个数字表明市场准入门槛的放低放宽,也意味着市场监管随之而来迎来新挑战。
在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局长马夫看来,“放管结合”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应有之义,只有管得更好,才能放得更开。
“商事制度改革正处于从‘放活’向‘管好’推进的重要阶段,目前,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企业监管新机制已基本形成。”马夫说。
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企业监管新机制中,除了随机抽查、年报制度外,“全国一张网”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企业信用信息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商业交易、银行信贷、招投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马夫眼中,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就是企业的“光荣榜”和“成绩单”。通过这张网,企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累自身信用,收获更多的信用红利;政府部门共享涉企信息,实现工作联动,提升治理水平。此外,伴随着“全国一张网”建设,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等制度逐步完善,通过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信用监管的效果逐步显现。
如何让“全国一张网”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涉企信息的归集。“今年年底前,系统将实现工商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率100%,涉企信息归集的政府部门覆盖率不低于70%。同时,将依托公示系统着力加强对企业登记事项的监管,继续推动部门协同和联合惩戒,不断彰显信用监管威力。”马夫表示。
(本报北京3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