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8日 星期二

    守护地方文化 莫让方言式微

    作者:本报记者 倪迅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8日 09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方言保存的价值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袁小良向记者介绍,仅以江苏为例,该省地跨长江、淮河,方言众多,地域文化差异较大。淮阳、南京和通泰地区说江淮官话,太湖流域和宣州地区说吴语,徐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说中原官话。“地方语言对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个性的标签,更是区域文化特色和居民文化自信的来源。它像是一面镜子、一部历史,最立体最全面地反映着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演变。”

     

        从事评弹表演艺术,让袁小良对方言和地方艺术互为依存的关系体会更深。他说,方言是很多地方文化艺术赖以生存的载体。以江苏地区的戏曲、曲艺为例:扬州评书、扬州花鼓戏以扬州方言为基础;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以苏州方言为基础;江淮戏以江淮方言为基础;锡剧以无锡方言为基础。方言的衰落和消失,不仅会使戏曲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会令区域文化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江苏各地的方言历史悠久,底蕴、内涵深厚,然而目前地方语言正逐渐走向衰微,不少年轻人已经丧失了使用地方语言的能力,有的人英语说得比中文还要好。年轻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乡话都说不好,如何体味“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意蕴和深情?更不用奢谈具备欣赏地方戏曲和曲艺的能力了。

     

        苏州市曾试图取消“用苏州话报公交站名”,这让太多关心吴语方言传承的人忧心,他们疾呼:“莫让吴语变成无语。”恰正在此时,与江苏邻近的上海市率先将沪语课程列入学前教育,将地方语言的传承写进了教育大纲,这一点值得别的地方学习和借鉴。

     

        “我们必须意识到,传承和发展地方语言,是守护地方文化阵地的一场攻坚战,它与学好普通话、学好英语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都应该成为义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果说学好普通话是我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英语是我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把钥匙,那么学好地方语言则是我们‘不忘本根,血脉相连’的关键。”袁小良说。

     

        “我们文化艺术从业者自当扛起保护和传播地方语言的大旗。”袁小良和一些关心方言传承保护的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一份提案,他们建议:在中小学设立地方语言普及课程,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实践中掌握地方语言,熟悉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可结合当地特色,如扬州可结合扬州评话等地方曲艺开展扬州方言普及课程,苏州可以结合苏剧、评弹等戏曲曲艺开展苏州方言普及课程,徐州则可以结合汉文化教育开展中原官话的普及课程。各地结合自身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借鉴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做法,在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普通话、英语和地方语言三种语言来报站名,更大程度地将地方语言的普及传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本报记者 倪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