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新农人”王健华:

    让有机蔬菜不再“曲高和寡”

    作者:本报记者 王佳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7日 04版)

        大棚敞亮、开阔,一眼望去,青翠欲滴的蔬菜整齐排布,叶片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颗颗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这片有机蔬菜大棚坐落在海南省文昌市。在这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副研究员王健华和他的团队,正扎根田间,探索着改善土壤生态的可行之道。

     

    工厂化生产:让百姓吃得起有机

     

        “2017.1.5.好田达1kg,沃肥1号和2号各1公升。播种,铺盘……2017.2.4.发现跳甲和吊丝虫,500倍的沃肥2号,光合细菌,甲壳素,三合一和线虫。2017.2.13.采收。”这份细致的记录,是“菜鸟有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2月13日采收小白菜生产履历》,其订阅用户多为在这一平台购菜的会员。

     

        说起“菜鸟有机”,负责人王健华脸上写满自豪。他介绍,“菜鸟有机”不仅坚决不使用化肥、农药,而且也在借助科研成果,破除有机蔬菜产量低、价格高的尴尬。

     

        2015年11月2日,王健华开始从事有机蔬菜研究。从这一天起,他由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变身成了“农民”,开始体会农民的疾苦,也开始寻找可以持续发展的健康农业生产方式。

     

        然而,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并不如想象般顺利。试验初期,他遇到了有机肥料难以获取、种菜师傅一人难求的难题。同时,海南岛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害虫生存,不使用农药便意味着失去了除害虫的“核武”。

     

        产量低、价格高,有机蔬菜“曲高和寡”的情况让王健华陷入苦思。此时,“相见恨晚”的伙伴——台湾的林清和博士,带着蔬菜工厂化生产的经验和专利技术加入了。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集成双方技术,开始着手以工厂化方式生产有机蔬菜。提高产能、降低价格,种出百姓真正吃得起的有机菜。

     

    无字教育:让人们亲近有机

     

        在王健华看来,有机农业不仅是科研人员和农民的事情,更关乎每一个人。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知道农业生产如何进行,也不能区分健康农产品和化学农产品。

     

        针对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了“无字教育”的理念。所谓“无字教育”,就是通过触、摸、闻、嗅、看等感官体验,去传递和感受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过程。他希望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传播健康农业生产的常识和健康理念,进而让土地变得更加健康。

     

        形式多样的“无字教育”活动,吸引了幼儿园的孩子和中小学生来到试验基地,对孩子们来说,这是最生动的教育。小朋友抱怨地里有臭味,王健华就赤脚站在田里面,讲解粪便、微生物在农业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目前,“无字教育”活动已累计开展30多期,受众达1500多人次。

     

    人才输出:以职业农人推广有机

     

        目前,以小叶菜、青梗菜等叶菜为主打品种的有机叶菜工厂化生产模式已基本建立,每亩每茬的叶菜产量在6000斤以上,“菜鸟有机”的两种菜都卖得红火,王健华和他的团队却并不打算增加品类。在他们心中,卖菜只是试验的一个环节,作为科研人员,他们有着更宏大的愿望。

     

        他们创办了非营利组织“菜鸟有机农创培训中心”,面向全国招募学员。他们希望,学员能在劳作中掌握土壤改良、健康肥料、微生物应用、绿色植保、农场经营管理等理论和实操技术,并将环保有机循环的生态理念传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本报记者 王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