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实践超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

    作者:彭劲松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7日 15版)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黑格尔说:“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我们幸逢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催生精神的瑰丽。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更加真切地感悟到哲学思维对于现实和未来的重要指导作用,更加坚定地体认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一个值得系统钻研的时代命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现以实践为核心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说:“在十七世纪后和二十世纪之间,我看有三个时代可以称为著名的时代:笛卡尔和洛克的时代,康德和黑格尔的时代以及马克思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所谓的超越,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则是重新发现一种已包含在人们自以为超越的哲学中的思想。”可见,就连西方著名的思想家也由衷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和实践实现了一场真正的哲学革命。而这场哲学革命是以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完善为标志和主线的。

     

        在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康德在继承前人基础上首先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发现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黑格尔明确把实践规定为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活动,人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实现自身解放,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马克思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的实践论涵摄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它坚持从实践视野通向人、人化自然、社会制度、精神文化等等,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判别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最根本的标志和力量。生产生活中一切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诉诸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而合理的说明和解决。

     

        马克思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性变革,也从不同方面开启了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序幕。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既是一种社会关系存在论,同时也它是一种人类解放优先的价值论和方法论。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发展表明,如果割裂马克思实践哲学,过分强调实践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就会走向单一的存在主义、人本主义或者科学主义,进而导致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机械主义弥漫,从而重新陷入传统形而上学的窠臼,而只有认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科学实践观的核心才可能指引迷途羔羊重回正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境界

     

        马克思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分析了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及其直接结果——人同人相异化的客观事实。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那么也只有通过实践的超越才能扬弃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的人的彻底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通过实践超越来改变现实世界中人的各种存在不合理性。“实际上,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在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政治解放、人的解放始终是以外部物质条件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必须通过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来进行。马克思强调,实践中的人以其自身的感性劳动为存在基础,马克思认为:“直接的感性自然界,对人来说直接是人的感性(这是同一个说法),直接是另一个对他来说感性地存在着的人。”实践超越所面向的未来社会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在物质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对物质世界具象世界的超越,始终离不开物质方面的直接手段。

     

        马克思的实践超越当然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超越,而且归根结底,思想文化上的超越更具有社会历史意义。马克思认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现实异化世界的批判改造中,提出了一种更贴近大众、更符合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理想价值向度和超越社会架构,从而实现了哲学的融合与解放。“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实践超越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旨归

     

        在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中,实践是超越的实践,超越是实践的超越,这种实践超越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质,成为马克思构建哲学理论、参与现实生活的思想前提,也促发了马克思关于现实和未来社会的一系列新构想。

     

        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关于生产生活的智慧和修为。马克思是在对生活世界和精神意识的深刻运思批判中寻求对于社会之谜、历史之谜、人世之谜的科学解答,当他从莱茵报时期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之网中回归现实结论的时候,在政治意识、哲学意识、世界意识上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路。“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在窥探意识与生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联系中,马克思提出了以新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实践超越哲学,第一次将社会历史考察置于客观科学基础之上,破除了唯心主义最后的避难所。

     

        马克思的实践超越哲学反对传统哲学中普遍存在的原子化的个人主义,强调超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即不少现代思想家所说的“主体间性”。“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显而易见,马克思实践超越哲学的超越,是对现代世界的整体哲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彻底的革命、普遍的人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资本主义世界的解体和衰亡就不可避免。

     

        (作者:彭劲松,系中央党校研究室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