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董郁玉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24日 02版)

        【光明论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重要论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打破地域、国别限制,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要坚持以用为本,将那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聚而用之。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联组会上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方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学习资源、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中的作用空前提高,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贡献了巨大力量,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已经蔚然成风。

     

        我们之所以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是因为知识分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为知识分子铺垫前行之路、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就会有新的作为。

     

        我们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的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就是要壮大知识分子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走创新发展之路,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就必须体现在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

     

        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实际上就是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的体制化、机制化。这样的体制机制,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藩篱,广招四方之才,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这样,才能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打破地域、国别限制,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要坚持以用为本,将那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聚而用之。现阶段,我们面临着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排除人才流动和引进的障碍。

     

        “尚贤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人才队伍的大小及其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我们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不断壮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和完善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