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度过,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经济体留下一系列结构性改革的课题。站在风险与机遇共存的历史节点上,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成效?未来将面临哪些严峻挑战?又将通过哪些结构性改革应对风险?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经济峰会给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声音。
从“降速”转向“提质”
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经济增速缓中趋稳,工业生产价格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就业增长超出预期,特别是制造业、民间投资等市场力量主导的内生性指标触底回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继续改善,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这些积极变化表明经济趋稳的因素不断积累,“L”型增长有望进入下半程,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主旋律。
“按照目前年均6.5%的GDP增长率计算,中国大概在2022年到2024年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世界银行制定的人均126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阶段。”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认为,目前中国处于跨越“双重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一方面指是作为中等收入国家能否进入高收入国家阶段,另一方面指整体的收入结构,即中等收入群体能否成为一个国家的大多数,能否建设成橄榄型社会。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追根溯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尚未发挥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从供给侧聚焦发力,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指出。
事实上,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全球各经济体需要加强合作,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下一阶段,并实现更包容、更均衡的发展,确保全球人民从中受益。如果中国成功转向可持续发展路径,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有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表示。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挑战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结构性改革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提出了一个个迫在眉睫的改革课题。
目前金融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的现象,一些金融机构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面对金融业存在的脱实向虚、偏离主业等风险,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金融机构要树立起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金融创新必须以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防止以钱炒钱、自我膨胀。他表示,要有效防控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必须加强和改进监管,严刑峻法,让监管长出“虎牙利齿”,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近日,一线城市纷纷推出新一轮房产限购新政。“当前的房地产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分化显著:一、二线城市住宅供不应求,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依然存在。”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建议,一、二线城市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土地供给,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三、四线城市可考虑放松户籍制度及廉租房,加大去库存力度。
如何推动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认为,中国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有三点,一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产业链重新分工的大潮中;二要保护知识产权,要通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创新的激情和成果;三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其核心要素是敢于挑战未知和风险。
以市场化手段解决改革难题
专家一致认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与风险,必须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通过改革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而相关的改革正在路上。
“就去产能而言,不仅要盯着去产能进行目标管理,更要研究采取什么样的市场化手段来实现。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杨伟民表示。
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采取农业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极大促进作用,然而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在价值链中的错配。“价格支持政策刺激的是数量,增加了同质化产品的生产供应,却抑制了适销对路品种的生产和品质提升,也使得农产品原料和价格形成倒挂。”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呼吁,要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理顺农产品上下游关系,进一步合理分配产业链各环节利益。
据了解,2014年我国对棉花、大豆实行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2016年开始对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改革,两项改革的共同点是实行价格和补贴的分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分品种决策、渐进式推进的改革思路,继续深化稻谷、小麦等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总的方向是尽量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同时保障好农民的利益。
据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银监会正按照开放进程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代表处转升为分行等的要求,“中国会一如既往地继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业务的领域和服务对象的范围”。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自主设立了11个自贸区,自贸区进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未来负面清单条款还会减少,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开放的程度会越来越大。将采取更大措施鼓励外资企业进入,外商在华的投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