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

    时代的色彩

    作者:那日松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9日 11版)
    20世纪60年代,天安门广场。翁乃强摄/光明图片
    20世纪80年代,广州一位市民把刚刚购买的彩色电视机放到自行车后座上拉回家。翁乃强摄/光明图片
    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市民来到刚对外开放的故宫参观。翁乃强摄/光明图片

        【时代记录】

    本期主题:彩色胶卷

        摄影作为记录现实的最佳艺术形式之一,就本质而言,其对世界的再现应该尽可能接近原貌。面对有色彩的现实世界,彩色摄影理所当然地更接近事物的真相,而黑白摄影则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表现。但有趣的是,摄影术发明后的百年间,彩色摄影始终没能在艺术摄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彩色摄影才真正被接纳成为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

        阐述本期主题的摄影师翁乃强,在20世纪下半叶用当时颇为珍贵的彩色胶卷,记录了中国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场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这些罕见的彩色影像让观者近距离地感受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由一个个真实场景和生动面孔组成的历史面貌。

     

        大约10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翁乃强的照片时感觉很震惊,因为作为一个非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这么多彩色照片还是很少见的。更重要的是,翁乃强的照片还有一种所谓“当代艺术”的味道。2016年,他的个展在摄影圈和艺术圈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翁乃强最近出版的《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一书中收录的照片,因浓烈的色彩而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忽然平添了一些恍若梦中的感觉,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你拽向时间的黑洞。那里有安静的小城、广阔的田野、飞驰的自行车、灿烂质朴的笑容……你仿佛又重新触摸到了那些历史的痕迹。

     

        我想这也许是彩色照片与黑白照片的区别——彩色照片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现实感,而黑白照片则让我们仿佛看到某种历史的真实。

     

        20世纪60年代,翁乃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专业艺术科班出身,后分配到《人民中国》杂志社工作,再转行成为摄影记者。我想他后来拍摄的照片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摄影记者之所以更“艺术”一些,跟他学习油画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拍摄彩色照片的时候,翁乃强的特点更为明显,他在这一代摄影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彩色摄影作品,记录了普通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

     

        当然,作为那个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翁乃强也不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只是用一个职业摄影师的态度去感悟那个时代,就如他自己所说: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用摄影记录下这个时代,是一个记者的责任。

     

        (作者:那日松,系摄影评论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