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伦敦书展系列】
20世纪30年代,一部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西方国家引起轰动。延续这一历史传统,中译出版社发起了“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邀请世界各国最知名的汉学家等撰书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3月14日,该计划实施后首批出版的三本著作亮相伦敦书展,引起各界关注。
3月14日发布的新书包括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忆当年》、印度汉学家狄伯杰的《中印情缘》和英国学者马克尔·迪伦参与撰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这是“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实施以来,首次在国际社会亮相。来自英国、法国、瑞典等国的20余位汉学家、学者与中国出版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批新书在伦敦发布。
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介绍,“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从2015年开始启动。该计划以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著名汉学家等为主要撰稿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内容包括作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他们何时开始关注、了解并爱上中国研究中国,以及他们在中国的求学、工作、生活和爱情,他们如何融入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其间有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充满真情实感和个性色彩的故事,生动地向世界展示发展中的中国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据悉,中译出版社目前已经与15位知名汉学家签署了写作计划,并开始陆续出版。
3月14日的发布会上,中译出版社又有新的收获,与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女士和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先生分别签署了“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两本新书的约稿协议,邀请他们写作自己的中国故事。
白乐桑是法国知名汉学家,也是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学,多年来致力于在法国推广汉语教学。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意义重大,能够以一种不同的视角来介绍、解读中国。他透露,自己打算撰写两本新书:一本是自己在中国生活、学习的经历,从跨文化的角度介绍中法文化差异,以及自己从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到逐渐有所感悟的心路历程;另一本是从自己的角度,写一本适合西方人的汉语教材。
据悉,“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今年还将陆续推出多本新书:法国女演员白露娜的《法兰西女孩——学做中国人》、格鲁吉亚汉学家玛琳娜的《格鲁吉亚的玫瑰》、土耳其汉学家吉莱的《从伊斯坦布尔到北京》和波兰卡伊丹斯基的《我生命中的中国》等。
(本报伦敦3月15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