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2日 星期日

    风光摄影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作者:靳国君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2日 11版)

        【影像评说】

     

        如今,风光摄影作品随处可见。不过,许多作品往往过目即忘,耐人寻味、可留存细品的不是很多。这是在“人人都是摄影家”的今天,风光摄影日益呈现同质化的趋势使然。一些作品内容浅薄、单一,构图、用光乃至于立意大同小异,多数人在互相重复,也在重复自己。

     

        质量与数量的落差如此悬殊,不免令摄影界为风光摄影而感到忧虑,业界内外啧有烦言:“风光摄影陷入质量瓶颈”“人人是摄影家导致了质量滑坡”,或曰“要远离风光摄影”。

     

        为何要远离?我看原因不在被拍摄的对象——风光。有诗曰:“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形象地概括了风光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品质。中国有五千多年人与自然互动的文明史,对风光的喜爱尤甚,历代文人总有寄情山水的情怀。山水审美品质与人的审美需要,两者的契合决定了有山有水就有人欣赏,就有人咏叹,就有人描绘,就有人拍摄。文笔难以状其万一,唯摄影可得其一貌,这是拍之不尽、摄之无穷的大自然自身的原创艺术,今人与后世的素材宝藏。

     

        美,从来都被人类所追求,东西方的艺术理念以审美为主要条件。艺术的审美性是客观存在,对风光的描绘与表现,并不会因一些人创作理念的变异而失去内在的驱动力与生命力。

     

        对此,我们还是应该求诸己,反思当相机举在眼前,是不是不再用心灵观察世界、审视客体?“咔嚓”声中,是不是对美好景色一扫而过,没有去领悟美中蕴藏的真与善?我们自己没有了倾心的沉思,没有了感动与思考,仅仅满足于记录,自然削弱了摄影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也泯灭了人文山水所被赋予澄怀观道的文化功能。

     

        面对新课题,不能知难而退,也不能踟蹰不前。风光摄影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实现多样性的开拓与创新性的探求,这当是我们摄影人共同的追求。

     

        创作的多样性开拓,应是开拓新的题材,开拓新的内容,挖掘人们见所未见、想所未想的摄影元素。由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细节,明足已察秋毫之末,表现常人视而不见的艺术元素和细节。北方的雪花,对南方人来说很新鲜、很美,新可怡人,美可销魂,但是有没有人想过雪花飘落有几多美意?古人说:“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静影,明也。”这是细化的领悟,是创作多样化应有的思维,是多样化创作的个性基础。艺术创作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必然是雷同和重复,简单与化一,作品出手即旧,无新意可言。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实现创作的多样化,有些摄影人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开拓,尝试以镜头关注风光深处人与自然的生存状态、互动与和谐,关注生态与环境的保护。

     

        开拓题材固然可喜,刻苦探求尤为重要。所谓探求,是探求客体形象内涵的真善美,是探求生命的力量。寄托精神,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北国的冰雕雪塑,是人造之美;雪野冰河,是自然之美。人造之美,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化;自然之美,是天人精神的契合。摄影人行走在寒冷、银白、清绝的冰雪世界中,体验的却是生命,奔流的是热情,需要的是脑力和体力并用的探求,目标是超凡脱俗的创新。

     

        不过,仅有冰有雪,仅有奇异的形式美,是远远不够的,那岂不是又回归到摄影史上的第一幅照片——《窗外风景》的老路上去?要有人,这是冰雪的生命;要有建筑,这是生命的载体;要有思想与精神的跃动,这是作品的灵魂;要有成功的独特的视角,要有个性的表达。

     

        摄影不是玩,是苦心孤诣的创作。创作不是猎奇、媚俗,也不是信手而得,而是源于生活,源于作者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厚度、阅历的广度。即便风光再美,即便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今非昔比,没有个人的努力,绝无成功的可能。要创新,就要到基层去、到民间去,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要沉下去。在源头汲取营养,丰富阅历,开阔眼界。

     

        古有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交通工具特别发达,走万里路已成易事,唯读万卷书较难。其实难也不难,以书为伴,日积月累,成效自见。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创作观、道德观,是摄影人和一切精神产品生产者的阳光、空气和水,是藏于心灵中的一双慧眼。而这来自理论与实践,这非急功近利可得,只有长期浸润其中,才会进入新的境界。

     

        这样一来,走在风光摄影的路上,无论是在杏花春雨的江南,还是在雪野冰河的塞北,摄影人都能用优秀的风光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