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

    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袁慧琴委员:

    激活戏曲遗产 创造时代经典

    作者:本报记者 鲁博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1日 04版)
    3月10日,袁慧琴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激活戏曲遗产 创造时代经典》的发言。本报记者 周官正摄/光明图片

        【速写两会人物】

     

        在3月10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袁慧琴委员作大会发言。“激活戏曲遗产,创造时代经典,更好地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服务,已成为历史赋予中国戏曲界的神圣使命。”袁慧琴委员话语铿锵。

     

        这已不是袁慧琴委员第一次为戏曲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了。从几年前对现代媒介传播国粹文化的建议,到去年对“院带班”培养模式的呼吁,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她的精力便从单纯的京剧表演转移到更大范围的戏曲传承。

     

        “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我既向李金泉等前辈和传统学,又向同行和时代学,通过传统古装戏《罢宴》和新编历史剧《曙色紫禁城》等作品,让时代的创造与戏曲的遗产相融。”从未放弃舞台实践的袁慧琴委员越来越体会到,鲜活的戏曲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文化史。

     

        近些年,面对新媒体和新的艺术形式的冲击,京剧等戏曲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以袁慧琴委员为代表的大批戏曲人,持续探索着戏曲的“突围之路”。过去的一年,国内的戏曲生态开始“逆势上扬”,这让袁慧琴委员欣喜不已——尊重戏曲传统规范的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已从昆曲拓展到京剧和地方戏;记录当代戏曲领军人物舞台艺术的“像音像”工程,也拓展到京剧的代表院团和代表人物,全国戏曲基层院团展演活动,正将艺术平台延伸到基层戏曲工作者。

     

        袁慧琴委员在发言中列出了一组数据,在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剧类就有162项,囊括了225个戏曲剧种以及80多个木偶、皮影和宗教戏剧类项目;在4批总计198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戏剧类有611位,占了近1/3;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57部入围决赛的作品中,戏曲新创作品就有25部。

     

        “戏曲至今仍然是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载体,这一点我毫不怀疑。”袁慧琴委员信心满满地说,凭借“内在的活力、生生不息的创造性”,戏曲“必将大有可为”。

     

        有高远的理想,也要有落地的举措。今年两会期间,袁慧琴委员带来了她进一步细化戏曲传承和创新的提案,如实施当代戏曲名家优秀代表作推广工程、建立健全戏曲艺术的“国家典藏”制度和优秀剧目传承体系、强化戏曲院团和戏曲学校及重点大学的跨界合作等,既成体系,又覆盖全面。

     

        “作为一名戏曲人,传承与发展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我守土有责,更责无旁贷。”袁慧琴委员说。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鲁博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