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阎维文委员:民歌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7日 03版)

        【行走在会场】   

     

        一身戎装的歌唱家阎维文委员,浑身透着英气。

     

        唱了一辈子歌的阎维文委员,话匣子一打开,仍然离不开歌唱,聊的内容自然是他唱的最多的民歌。

     

        “以前年轻观众见了我会说,‘我爸妈很喜欢听您的歌’;后来变成了,‘我爷爷奶奶很喜欢听您的歌’。”在阎维文委员看来,观众说的虽是夸奖自己的话,但不经意间折射出这样的现实:民歌的受众群体日益老化,民歌日趋边缘化。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和审美情趣。从2003年开始,除了一些日常工作,阎维文委员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收集、整理各地民歌上。

     

        从西域情歌开始,黄土情歌、红土情歌、湘鄂情歌、豫皖情歌、冀鲁情歌……近14年的时间里,阎维文委员先后完成了对19个省份民歌的收集、整理、再创作加工以及录制工作。

     

        “挖掘整理民歌资源只是基础性工作,要让民歌传承下去,关键还得扩大民歌的受众群体。”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听民歌、唱民歌,阎维文委员开通了微博、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还办起了民族声乐大师班。他把自己挖掘整理并创新编创的民歌放到网上,并向年轻的听众介绍每首民歌背后的故事,“用‘网生代’的思维跟他们沟通交流”。

     

        “您这样做能影响多少年轻人?对传承民歌起到了多大作用?”记者问。

     

        “能影响几个算几个。现在,我只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先做好。”尽管在民歌传承中踽踽而行,但阎维文委员言语中透出执着和坚韧。在他看来,民歌的边缘化虽然有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但也跟自己不重视有很大关系,比如媒体不愿给民歌提供传播平台,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的重视也不够等。

     

        今年,阎维文委员提交了《民歌要从娃娃抓起》的提案,希望民歌成为小学音乐教育必修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母亲做的饭菜最香甜,那是因为这种味觉上的记忆是从小养成的。让孩子们从小就听民歌、唱民歌,就能让他们形成听觉上的记忆,他们长大了自然会喜欢民歌。”阎维文委员说,“如果有一天,年轻的观众能像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一样对我说一句‘我喜欢听你的歌’,那将是我此生最大的满足。”

     

        (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