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典型·雷锋精神传承者】
在津沽大地,商海涛称得上是一位“名人”——他是天津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虽然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距今已将近14年,但当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2003年12月23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住进天津血液病医院进行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下午4点钟打下了第一针动员剂。当时我心想:我的价值从这一刻真正体现出来了,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商海涛的幸福感其实来得并不容易。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02年12月的一天,在与一位好友聊天时,他感慨:“我们应该做点事情,给自己的30岁留个纪念。”好友建议说:“我们做志愿者捐献干细胞吧,这样就能让白血病患者走出死亡的阴影。”商海涛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03年1月3日,便去了天津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几个月后,商海涛就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了。“当时我高兴得像个孩子,拿着电话不知说什么好,感觉像中了彩票一般,立即欣然答应捐献。”当天下午,他冒雨来到红十字会,向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得知还需要征求家人的同意时,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该怎么向父母和妻儿解释呢?他们是否会支持自己的决定呢?
果不其然,妻子说:“你做的是好事,我不反对。但是,如果你身体垮了怎么办?”父亲得知后,半晌没说话,最后嗫嚅道:“我去行不行,我替你捐。”为了免除亲人的担心,商海涛带着他们一起来到天津血液病研究所,请专家讲解相关科学知识。过了不久,河南省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宋东方应邀来津开展宣传讲座,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消了商海涛亲友们的顾虑。最终,全家人一致支持商海涛的义举。
2003年12月27号,商海涛体内造血干细胞被成功采集后立即送往北京,输入患者体内。几个月后,追踪报道的记者为商海涛带来了好消息:他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由于供患双方匹配度高,患者排异反应非常小,身体恢复也很快。
“这件事过去以后,朋友们每次见到我都问:身体怎么样啊?你没留下后遗症吧?”商海涛感到,自己有义务、有责任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此后,他把帮助血液病患者、呼吁社会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倾注了满腔热忱:参加“爱的奉献、生命的延续”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巡回演讲会;在“2006红十字博爱周”启动仪式上与所救助的患者孙增年相见;2008年7月,作为火炬手参加“红十字与奥运同行”——造血干细胞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他参与创立的天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爱心之家”获中华骨髓库“十佳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并于2012年获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
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商海涛依然坚持不懈用浓浓的爱心投身到公益事业中。2008年,天津市红十字会少儿白血病专项救助基金刚刚启动,商海涛就捐款1万元。2009年7月,他的女儿商妲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天津管理中心第3万名志愿者。2012年5月,商海涛与其他志愿者远赴甘肃正宁开展爱心捐赠活动,资助数十名困难学生上学。2014年儿童节前夕,商海涛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为身患重症的白血病儿童带去节日的问候与礼物……如今,天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人数已超过6万名,天津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中心“爱心之家”里像商海涛这样的骨干成员已经达到170多人。商海涛说,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传统观念,踊跃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在奉献中体会幸福感。
(本报记者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