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心灵自白:一个真实的诗人形象

    ——读诗集《疼痛》

    作者:吴欢章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7日 12版)

        热爱生活和执着理想的诗人赵丽宏已经歌唱了将近半个世纪,与以往的诗歌多侧重客观对象(自然和社会)来抒情言志不同,这部新诗集《疼痛》却“向内转”,谛视和发掘自己内心世界的隐秘角落,表现了人生旅程中的痛苦和彷徨、寻觅和求索、挣扎和追求。这与其说是他创作的一种转型,毋宁说是一种跨越式的深化,因为他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复杂性和丰富性的袒示,使他的诗歌创作在生活的真实性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

     

        这部诗集无保留地袒露诗人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的彷徨和困惑。他曾经在生活道路上留下无数“疤痕”,“遍体鳞伤的果实,蕴藏着多少秘密”;他也曾依赖舌尖的敏感,“尝遍了人间的苦辣甜酸”。他感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凝视》就是这方面的心灵写照:“无形的光,从不同的瞳仁里射出来”,或如“结冰的风”,或“烧灼成火焰”,“让被注视者/找不到藏身之地”。可贵的是,诗人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他总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视线,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因而在诗中展示出另一片心灵原野。他以《指甲》为喻,推出截然相反的两个镜头:假如是“静坐的隐者”,对“指甲”从不剪伐,就会导致“它们变成长长的藤蔓/束缚我的手脚”;倘若是“跋山涉水的行者”,“路上的藤蔓和荆棘/攀登的岩石和崖壁/会磨削它们”,因而“它们却不会变成镣铐/成为我前行的障碍”。诗人的结论很清楚:必须不断地剪伐“指甲”,使其生生不已,“如原上草,枝头叶”。显然在这首诗里,“指甲”暗指的就是“思想”,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才能穿越激流险滩而前行。

     

        在生活的磨炼中,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诗人心中创造美好的愿望从未熄灭,追求光明的音调在他的歌唱中越发高昂起来。《一道光》这首诗,更是把诗人追求光明的心声集中地体现出来。他追问光:“你通向自由吗/通向可以展开翅膀的天空吗”;他呼唤光:“请引领我穿越封闭的屋顶/去拥抱外面的世界”;他看见光“从四面八方射过来/穿越黑暗的喧哗”,自己也终于“变成了一道光”。正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扬起《欢乐颂》的合唱,这首诗也响彻光明的赞歌。我们穿越重重的光影,终于抵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核心地带。千漉万淘始到金。诗人对生活中光明的讴歌,是历经生活的磨难而发出的,因而是坚实有力的,正如同扎根于肥沃土壤而开不败的花朵。

     

        彷徨而不失希望,求索而激发向往,追求而不懈坚持,波翻浪叠而汇成汪洋,展示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精神图谱,一个充满矛盾而又相互转化的内心世界,这样在世人面前就站起一个立体纵深的、血肉丰满的、真实可感的诗人形象。

     

        丽宏把这部诗集以《疼痛》这篇诗来命名,是寓意深远的。“疼痛”是个关键词。正如这首诗所表现的:“有时一阵风吹过/也会刺痛骨髓/有时被一双眼睛凝视/也会如焊火灼烤/有时轻轻一声追问/也会像芒刺在背”,显然“疼痛”在这里就是敏锐的生活感受能力的代名词,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通道和桥梁,诗人正是通过“内宇宙”的波澜起伏来折射出“外宇宙”的天光云影。马克思说过,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诗人彷徨、求索、追求等等内心的律动,无不反映着社会生活的脉搏。诗人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正映照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迂回曲折和柳暗花明,这正是这部诗集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为了更艺术地也更深入地表现自己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丽宏在这部诗集的创作中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他遵循现实主义直面人生的原则,也坚持浪漫主义以理想照亮现实的方法,又融入现代主义善于烛照心理隐秘的手段,将三者结合起来,大量采用拟人、拟物、隐喻、借代、象征以至荒诞的艺术方法,把读者引进一个虚实相生的令人深思的艺术境界,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这是丽宏诗歌创作的一个新的跨越,也可能是他艺术生涯中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起点。

     

        (作者:吴欢章,系上海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