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书法的原乡。作为诗歌国度和书法原乡的后生,我学诗学书已数十年。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早年从孔子的话中知道了诗的重大作用。开始学诗时,明白了“不学诗无以言”的道理,后来则感到既学诗乃更难言。九转回肠,一字句眼,半世苦心,满腔热血,个中甘苦,可为知己者道,不可为低俗者轻传也。不过,愈难愈觉得此中有真意,这真意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更是书法的灵魂。
近几年我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和山东美术馆的书法个展写的都是自作诗文。写自作诗文是想尝试一下,在当代社会,“我诗写我心,我书写我诗”的诗书合一传统还有没有生命力,还能不能继承和发扬,尝试的结果是得到了诸多鼓励,增强了尝试的信心。与澍雨君合作,在继续写自作新诗文的同时,增加了诗画结合、书画结合的尝试。诗画结合、书画互渗是优良传统,古代很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重视以书入画,以诗题画,诗书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且传而有续,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特点和文脉。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我与澍雨君年龄虽有差异,但对传统都怀有深深的敬意,都有着浓厚的古典情结,都有着艺术的系统学习和多年艺术研究创作实践经历。近年来,我们又一起身处学术前沿阵地,编辑《美术观察》杂志,通过观察当代纷繁的美术现象,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继承和发扬传统、延续和拓展文脉的重要性。在民族自信、文化自觉日益增强的今天,在中国书画多元探索多方取向的当下,应该重新认识诗书画结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传统的中国画,以书为骨,以诗为魂,以哲为理。诗书画结合是诗心书意画境的综合表现,三者相互启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可以丰富诗歌艺术形象思维,深化书法艺术的意象表现,提升绘画艺术的文化品质。三者的相通相连和综合呈现又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特点。发扬和光大诗书画结合的传统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持中国艺术的特色和文化品格,而且可以从传统内部拓展艺术创造的新空间。
于是,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造了一批诗书画结合的作品。创作过程既不轻松而又轻松。诗为无形画,以诗题画,诗要传画外意又要写画中态;画为有形诗,以画配诗,要画诗中态,又要画诗中意。创作起来我们二人都感到有难度,所以不轻松。另一方面,诗书画结合是二人兴趣所在,乐意所为。吟诗、品诗、赏画、泼墨是非常愉快的劳动。我们相互切磋,以画之境写诗之意,以诗之意绘画之境,很惬意自在,所以又轻松。
诗书画相结合,最切身的体会是,在诗书画的互补互动中,利用视听的通感,唤起对生活的整体体验,通过体验进一步认识到传承文脉的重要性,认识到优秀的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还认识到传统艺术当代表达和创造性转化的重任。由此,我们更加坚定了探索诗书画结合之路的信心,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条宽阔之路,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开拓,有诸多的创新点需要去寻找。
(作者:李一 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