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宁夏:

    文化扶贫助物质精神“双脱贫”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2日 08版)

        【脱贫攻坚】

     

        8家合作社入驻,2000万元年产值,数千名妇女就业,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这是宁夏海原县刺绣剪纸手工艺品孵化基地大院展板上的“成绩单”。

     

        过去当地妇女农闲时节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成为颇有规模的“炕头经济”,经政府引导培育,正在形成朝气蓬勃的产业。

     

        宁夏文化厅积极支持该县与上海牡丹苑非遗文化公司合作成立海原县牡丹苑非遗文化公司,并挂牌成立“苏绣研究所结对帮扶海原回绣基地”,统一注册“海原回绣”“海原剪纸”商标。今年,海原县还将与苏州刺绣研究所等联合建立回族刺绣、剪纸层次化、常态化的人才培训,利用农闲时间深入乔畔村、李俊村、红羊村等12个贫困村开展刺绣剪纸培训,同时选派技能人才到全国“四大名绣”知名刺绣公司进行技能提升和装裱培训。

     

        以文化产业推动农民“富口袋”只是文化扶贫的一个微观切面。在宁夏,以文化为先导推动思想观念变革,从而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文化扶贫更重要的使命。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顶层设计上,把“文化扶贫惠民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自治区层面,成立文化扶贫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发改、财政、扶贫等各部门参与,建立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共建共享文化扶贫工作机制。精准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自治区贯彻落实“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化扶贫政策规划,明确了文化扶贫责任分工、时间表和路线图。

     

        文化扶贫的落脚点是大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建设。2016年,宁夏总计投入四个方面项目资金42360万元,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市、县级文化场馆建设,贫困地区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完善达75%;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隆德县、泾源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的7个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依托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支持建设11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00个农民文化大院;扶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大院和民间文艺团队150个,按需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

     

        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固原市,动辄十几万元乃至二十多万元的高价彩礼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该市在“文化惠民助脱贫”“文明创建树新风”等六项工作中“以文化人”,加快固有习惯、风俗、心态及价值理念的解构与重构。

     

        “宁夏今年将实施包括‘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在内的‘十大工程’,要像抓经济、抓工程一样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从规划、实施、推进、验收等各环节抓起,化虚为实,变软为硬。”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永清说,在文化扶贫上要坚持重心下移、资源倾斜、服务落地,抓好重大文化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送文化和种文化力度,做到文化设施到村、文化服务到户、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贫到“根”。

     

        宁夏文化厅厅长阮教育说:“到2020年,宁夏要实现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文化一体化。”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