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界面】
·核心提示·
■2016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增长6.8%。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4.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但我国商贸流通业仍处于世界中等发展水平。
■目前来看,我国流通业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尚未完全转变。
■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虚实结合”,从线上深入线下。传统物流企业将加快拥抱互联网。
2016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增长6.8%。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4.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现代物流技术和流通方式加快普及,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日前,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将着力加快内贸流通体制创新,降低制度成本,降低流通成本。
1.基础设施:让流通更高效
【案例】
近年来,随着高铁成网优势的快速显现,高铁快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生活当中。从事医疗业务的胡艳经常到中铁快运沈阳北站营业部办理快递,把血样通过高铁送到北京。她说,通过高铁快递血样既方便又高效,当日到达,而且省钱。
沈阳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铁路局联手中铁快运沈阳分公司,集中优质运输资源,利用载客高铁列车装运批量小、价值高、时效强的快件,办理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等业务。
实践中,铁路部门通过发挥高铁运输优势,主动参与电商物流服务,能更好地综合全省社会资源,提高快递的安全性和效率,有效降低电商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时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分析2016年物流发展时指出,一年来,铁路货运改革继续深化,公路运量加快向铁路转移,高铁快递有望走强,铁路货运将会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运力短缺。
从基础设施看,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公路港逐步转型升级,交通物流综合枢纽有序布局,各种运输方式趋于衔接,为多式联运奠定重要基础,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占比将会增加。
因此,国家大力推动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服务升级和组织联网提升集聚作用,为企业搭建物流枢纽,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新的选择。
从广义概念上来看,流通不仅包括物流活动,还包括商品流通活动、资金流、信息流通等。目前,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流通行业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布局不合理、衔接配套不够,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和居民消费的升级。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指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阶段、布局、体制等密切相关,不同社会经济增长时期决定了商贸流通业中物流和人流的需求量和需求层次。
我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位列世界100位左右,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只能处于世界中等发展水平。
此外,流通主体之间关联度低,现代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流通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流通组织结构松散,流通效率较低。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商贸流通体制。
2.线上线下:让流通拥抱“互联网+”
【数据】
去年“双11”期间,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上升为213.5点,比上年增加49点。与电商消费相关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全年完成313.5亿件和4005亿元,分别增长51.7%和44.6%。
随着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受到关注,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22.3%。
“很难想象,没有‘互联网+’,中国的流通业会是什么样的发展。”高虎城感慨。
2015年,商务部制定发布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目的是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民生方式,释放消费潜力。
何黎明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对行业影响巨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互联网+”高效物流引导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的业态和模式。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虚实结合”,从线上深入线下。传统物流企业将加快拥抱互联网,实现业务在线化,加快产业互联网改造,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顾学明指出,以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电子商务引领的交易方式创新,以连锁经营为先导的流通组织创新,以配送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创新,将成为未来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他认为,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现代流通政策体系,也应作为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
一是鼓励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和“互联网+流通”建设,支持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开展网上交易的流通企业、网上交易平台的搭建予以政策支持,推动实体交易与网上交易共同发展。
二是鼓励创新商业网点建设,建设特色服务网络体系,拉动服务消费。
三是完善信用、支付和物流等相关服务体系,为商贸流通现代化发展构建良好的配套体系。
四是建立商贸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公布全国评价结果,对优质企业给予奖励。
五是配合“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提高现代化水平给予支持。
3.市场化改革破题:“大市场、大流通”
【进展】
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目前已全面推进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促进二手车按市场规律流通,除了黄标车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允许上路的车必须允许迁入。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我国共有约300个地级市出台了二手车的限迁政策,且大部分城市的二手车准入门槛为国Ⅲ排放标准车型,青岛、杭州、天津、珠海、成都等地已提至国Ⅳ排放标准。
此外,山东、江苏、吉林等地区,还对车辆的使用年限进行了限制,要求注册5年以上的车辆不予回收,这意味着车龄5年以上的二手车将不能流入这些区域。中国的二手车“限迁”政策,实际上已经严重影响了二手车市场的活力,阻碍了全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2016年以来,商务部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流通过程入手,加快推进汽车流通体制机制改革。在二手车流通领域,推动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会同10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 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的通知》,督促各地取消限迁政策,完善二手车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取消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设立行政许可。
“市场化程度影响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构建。”顾学明认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商贸流通业体制、商品、业态、市场、渠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化进程,是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来看,我国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导致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尚未完全转变,行业封锁与垄断现象较严重。
推动商贸流通体制的改革,需建立在较为充分的市场化程度之上,否则,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目标很难完全实现。
(本报记者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