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满目狼藉、浓烟弥漫、气味刺鼻……这是电子垃圾处理厂的常见情景。如今,电子废物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类别之一,因污染大、难处理而不断引起公众热议。
实际上,电子废物已经成为10多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物流,这种趋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笔者掌握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废物年产生量超过800多万吨,已成为全球电子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由于电子废物含有大量的有价、贵重金属和溴化阻燃剂,极容易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
我国在21世纪初曾是遭受电子废物非法进口和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经过10多年的艰苦探索,我们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2011年生效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和配套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等,电子废物大量非法进口的情势已得到遏制。同时,随着回收技术的开发,电子废物处理产业逐渐成长起来。当前,全国建立了109家有资质的处理企业,每年可处理1.33亿台电子废物,电子废物产业已经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过,电子废物管理仍然是严峻的,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主要包括:首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严重不平衡,基金制度不可持续,近年来每年处理基金征收使用之间的基金赤字超过了20亿元。其次,烦琐长期的处理基金发放过程显著降低了补贴的使用效率,也导致企业税负过重。根据调查,处理企业常常12~18个月后才能领到电子废物处理的补贴。再次,电子废物收集渠道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行业内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回收网络,往往是靠社会上的回收大户为其供货。最后,全国处理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利润水平较低。随着企业间争抢货源肆意提升回收价格、人工成本费用增长,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利润骤降。
为了解决我国当前电子废物问题,未来应尽快完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从根本上弥补基金制度和基金管理缺憾,同时促进产品的生态设计。此外,还要调整基金征收和使用标准,对作业规范、合法经营的企业给予扶持,促使企业做强做大和规模化发展,以系统的治理,挥别“一节1号电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一个纽扣电池能够污染60万升水”的污染噩梦。
(作者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