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人物志】
单霁翔,1954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在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曾先后主持过故宫筒子河保护整治、圆明园遗址保护整治、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项目,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14年9月,单霁翔获得国际文物修复学会颁发的“福布斯奖”,他也是首位获得此项国际文保界最高荣誉的华人。
“展千年瑰宝之翅,入百姓生活。走文化精品之路,让时代生光。他用新颖的文化创意沟通古今,让有生命的文物翱翔,让沉睡千年的宝藏熠熠生光。”这是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单霁翔的颁奖词,也是对他多年付出的生动总结。
从1925年算起,单霁翔是故宫博物院的第6任“掌门人”。
和历任故宫“掌门人”一样,单霁翔有着一种使命感,那就是让故宫的文脉得以传承下去。同样的使命,却有着不同的路径。
“很不幸,我是在2012年上任的。”这一年故宫参观人数突破了1500万人次,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年参观人次超千万的博物馆。
节假日,人山人海,参观故宫只能看见人的后脑勺。这应该是一个博物馆应有的表情吗?单霁翔在反思,并尝试通过用数字化去传播故宫文化,把故宫更好地展现给世人。
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们在全国的博物馆里率先把180多万件文物藏品全部在网上公布,人们通过网上能查阅到故宫博物院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我们组织强大的团队,用高清摄像手段把藏品的信息、古建筑信息摄像后放入网站和微信。故宫博物院用3年的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这个平台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一个数字平台。”单霁翔的话中满带自信。
在单霁翔眼中,让游览故宫的观众受到感染和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我最感动的是,那么多人来看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让古老的故宫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一种挑战。”心态开放的单霁翔满是闯劲,并把这种闯劲融入故宫文创产品开发。
乍一听说要设计一款名叫《皇帝的一天》的App时,单霁翔愣住了:“现在的小孩子很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我们推这样一款游戏,会不会更加纵容他们无法无天啊。”App一出来,单霁翔体验之后感慨:“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5点就得起床,换装、读书、请安、上早朝、御门听政,然后才是吃早饭。接下来办公,召见大臣,批阅奏章,练武射箭……忙到下午3点半才能休闲一会儿,吃第二顿饭,一天只吃两顿,还不能吃饱。看样子,这款游戏对小孩子是能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的。”故宫适时推出“《皇帝的一天》亲子体验活动”,参与者踊跃。
《皇帝的一天》《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3款App推出后,故宫2015年再推《韩熙载夜宴图》和《每日故宫》手机应用、《清代皇帝服饰》iPad应用——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的设计师团队以故宫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迄今已开发8700多种文创产品。通过这些文创产品,人们感受到故宫变得“立体”了,更加“有血有肉”了。
单霁翔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他没想到最后自己会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里来工作,四合院里春夏秋冬季节分明,可以接地气、望天空。当别人用“故宫掌门人”来称呼他时,他总要纠正:“我是故宫的看门人。”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世界级的博物馆。但是我们过去介绍自己的单位时经常自豪地说一些数字,其实我们今天认识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文物资源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故宫应该成为走近人们社会生活的一所博物馆,这是一所博物馆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单霁翔说。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