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高校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应该通过竞技体育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通过集体项目培养学生交往及合作能力——

    用体育全面塑造学生人格

    作者:代春玲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5日 07版)

    “健康第一”

     

        “人格”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最初是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后来演变为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现代心理学将其转意为人格,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人的道德品质。

     

        心理学家悉尼·乔拉德和特德·兰兹曼认为,健康人格是人的良好的行为方式,这种方式由理智所导引并尊重生活,因此人的需要得以满足,而且人的意识、才智以及热爱自我、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能力都将得以发展。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而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也为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在1919年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英国的伊顿公学有一句名言,即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可见,体育在人格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完善并定型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校体育应成为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不能缺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门类,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直接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育活动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和竞技功能等,主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来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一是增强大学生的体魄,为其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为完善和定型大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

     

        具体而言,在增强体魄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对于学校而言,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需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充足,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创新体育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掌握其技能,使其成为终身体育的手段;举办多种多样的学校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上好体育课,并能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等大小型体育活动,比如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每周锻炼3次。

     

    让不同体育项目发挥各自的作用

     

        学校体育应利用好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首先,应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它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使得成功与失败始终伴随在体育活动中。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教学,通过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

     

        其次,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每一项体育活动,都有其规则,比如体育课堂规则、篮球规则等。只有学生适应了这些规则,才能够保证体育活动公平、公正和合理地进行。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将会因此受到惩罚。比如,兴奋剂是体育活动中违禁品,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有害,而且会影响赛事的公平并受到严厉惩罚。作为大学体育而言,也应遵守体育运动中无兴奋剂的规则。学生如在大学时代具备了遵守规则的意识,那么将对其形成终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次,培养学生积极的交往意识和能力。体育项目中有很多是集体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需要队员之间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而隔网竞技项目中,需要了解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必须有沟通和交流。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之后,学生的朋友圈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沟通能力也就变得更强,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最后,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作为体育教育而言,有义务去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作为体育而言,在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方面,除了理论课上强调生命意识之外,在实践课堂上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生存技能教育,提高应对紧急危险的能力。

     

        高校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培养自觉健身锻炼和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在技术、技能、身体的基础上向心理的层面拓展,在学校体育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文化,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身体和心理坚实基础。

     

        (作者:代春玲,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