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食堂加舞台 换来节俭风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5日 03版)

        “从前办个红白事儿费心劳力,现在是省心舒心!”家住江苏如皋的王小坤,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孝子,今年家里老人75岁大寿,王小坤寻思着要好好表表孝心。但现在风气变了,他也不想大操大办,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江安镇周庄社区设立的“民俗喜庆堂”,能吃饭能听戏,气氛热闹,花费也不多。

     

        民俗喜庆堂,是周庄社区从2013年起打造的“移风易俗民心工程”。这里可以容纳30桌酒席,村里人只要一通电话,就能享受场地布置、厨具桌椅、主持司仪等免费服务。如此一来,吸引了大批村人到此操办红白事。社区还动员有威望、有影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立下办事标准的“硬杠杠”:操办红事不超过一天、白事不超过3天;每桌酒席花费不超过500元,烟、酒单价分别不超过20元和100元,送礼不超过400元;不安排豪华车队,不摆排场,不请低俗乐队。规矩坚持下来,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村里一桌酒席的标准是400元,菜品相当于城里大酒店1000元的标准,你说划不划算。”村民孙美林告诉记者,从前村里婚丧嫁娶攀比之风甚烈,变味的人情消费让人不堪重负,“有些人家年收入一万元,但用于随‘份子’的却有三四千块。听说还有人因为贷款办事儿没能及时还清,上了银行的黑名单。”

     

        在民俗喜庆堂南边,周庄社区还建起了一座“农民大舞台”,这座大舞台是移风易俗的产物,也是传播乡村文明新气象的见证。“建这个大戏台,就是提醒大家在吃喝的同时,也别忘记文化活动。”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久海告诉记者,正因为有了这座大舞台,现在村里人办事儿,都会请戏班子来说书唱戏,有的人家不请吃喝,专门请听戏。受益于此,现在村里打牌搓麻少了,唱曲写字多了;打架斗殴少了,文明礼貌多了。

     

        请戏不请吃,听唱不打牌。如今周庄社区1200多户人家,七成以上选择到民俗喜庆堂操办红白事,“讲排场、摆阔气”的旧俗没有了。周久海说,现在社区里最热闹、最受欢迎的,就是那座农民大舞台,文绉绉的戏文,唱出的俨然是“移风易俗,气象一新”的乡村新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