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不是一个新话题。从根本上说,转型,来自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对应关系的变化。
早在21世纪初,因应于当时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对于本科人才的急剧增长的需求,蓬勃发展的本科院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本科教育的期盼,无疑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同时,在地方本科高校的多年发展中,初期的红红火火也伴生并开始逐渐凸显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学科专业的市场适应性调整步伐缓慢;重复设置、低水平设置专业在不同院校间蔓延;一味强调综合性、学术型,而资源和师资却很难相应提升。于是,情况越来越严峻: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下滑,部分本科生被就业单位打上“动手能力差、知识单薄”的标签,甚至竞争不过部分专科高职学生;地方政府、学生家长、院校老师和学生本人,都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而“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政策,其实是给之前本科高速发展提醒、降温;同时,也给一部分本科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以应用型学科、专业,更深入服务地方发展、学生能力养成、院校资源集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大局。
对于部分焦虑于发展前路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转型其实就是转机。
但是,到目前为止,转型发展却难说有大的规模效应。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一些新设本科院校,囿于社会对“应用型就是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教育、就不是本科”的误读,囿于院校改革必然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阻力,囿于习惯性等待上级行政部门的明确号令和政策,囿于既有教学管理模式的轻车熟路,对于“应用型转型”发展还或多或少停留在表面的应对、口头的应和上,真正动手改革,调整方向,探索转型所需诸多条件,把改革放在院校、师生、区域真实发展与需求的战略高度上去落实的,并不多。
其实,从本科院校大发展的当时,就明确了一条最重要的逻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调动和调整高等教育供给资源的根本起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瞄定点。那么,当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这么多年之后,我们在世界产业版图中的位置、份额、支配力、带动力开始逐步清晰的时候,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当然会随之更加丰富,也应当在质量供给、效益供给、类型供给方面更加多元。转向应用型,并不是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降低,而是办学质量、能力、效益的再次提升,是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只有契合这样的战略,高校的发展,才能得到政府、师生、市场的正面、积极、持续的回馈和支撑。
所以说,转型就是转机,而仍在犹豫的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实在是到了必须抓住这一转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