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2日 星期三

    “新民谣”应保持质朴的精神内涵

    ——对话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学院副教授张谦

    作者:光明网记者 张紫璇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22日 05版)

        原属小众的民谣为何今日能打动品味日渐多元的网友?民谣的“另一个春天”是否已经来到?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学院副教授张谦。

     

    “新民谣”“刷屏”源于唤起“怀旧”感情

     

        记者:为何一向小众的民谣能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张谦:民谣、摇滚等独立音乐与一般意义的流行音乐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和传播途径。独立音乐人发布歌曲总是面向特定平台的特定少数群体,如豆瓣、虾米、网易云音乐这样的文青聚集地,在主流媒体曝光甚少。民谣能够走入大众视野需借助诸如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力,当前大热的选秀类节目是一条重要途径,《南山南》《董小姐》《成都》事实上都是通过选秀节目走红的。

     

        当前,70后、80后甚至一些90后都开始进入生命高压期,“怀旧”成了一剂疗愈焦虑的精神灵药。民谣给人带来归属感,是心底的调子。当赵雷带着他的民谣和故事闯入听者的世界,那种浅吟低唱,朴素的旋律,简单的吉他伴奏,对于普通的大众具有一种触及心灵的感动,通过“怀旧”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唤起了众多网友的情感共鸣。

     

        记者:互联网时代为民谣重新走进大众视野提供了哪些契机?

     

        张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获取音乐的途径,流媒体的社交属性、好友分享功能等,便利了音乐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最先在网络上“爆屏”的歌曲来源于民谣歌手,未来也将会有更多更新的独立音乐人的优秀作品在互联网上被分享、被倾听。

     

        目前,豆瓣、虾米等网络平台作为培育独立民谣生存的土壤,聚集了大批的音乐人和乐迷,在传统唱片行业式微之时,成为中国原创音乐传播的渠道。歌手走红后,数字专辑付费是很好的商业模式。2016年上半年网易云音乐销售量最高的10张付费专辑中,陈粒、李志、好妹妹等在列,不少歌迷已在真金白银地为民谣买单。

     

    多样性丰富性是“新民谣”魅力所在

     

        记者:当前社交媒体上掀起了新的民谣风潮,是否意味着我国的民谣已进入复兴期?

     

        张谦:一首《成都》引发网友对民谣的集体关注是件好事,但选秀节目下几首民谣的走红似乎造成了一种表象——“民谣”已重新在大众中流行。事实上,从定义上来界定《南山南》《董小姐》《成都》这部分歌曲,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流行民谣”,这些作品虽具有民谣的部分特征——浅吟低唱、叙事风格,但仍不同于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民谣。

     

        另外,从创作水准来看,今天赵雷等人的作品并未比20多年前《同桌的你》《一生有你》等演绎得更精彩。但在当下乐坛,相比于喧嚣一时的俗辣情歌和“爆款神曲”,民谣被寄予更多期待。

     

        记者:互联网时代,民谣歌手应如何走出小众群体,走入大众视野?

     

        张谦:民谣歌手在音乐创作上不能钻牛角尖,把作品雕饰成华丽的象牙塔,或者刻意迎合市场,而缺少了真情实意的美好。民谣应当保持质朴、原生态的精神内涵。

     

        罗素曾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多元的音乐样态和丰富的主题表达是乐坛应呈现的生态。在“新民谣”版图中的音乐人和音乐风格大不相同,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新民谣”吸引歌迷的魅力所在,不能用《成都》《董小姐》这几首作品来固化新民谣的特性。

     

        (光明网记者 张紫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